种?这个,我还真的不明白。而且,我觉得还不如多花精力,让兀需他们再搞些海东青幼崽来。”



赵权呵呵一笑,说道:“咱们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有和没有。



没事,这种事申哥擅长,他以前老给马配种……最近听他说正在干这活,想用我的小马哥,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出来,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有些期待啊!”



大岩桓听着,脸色有些怪异,南京府其他东西都缺,唯有骏马颇多。而且这里的马匹,其速度与耐力绝不输于蒙古马。他也搞不清赵权等人,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马。



北琴海往南两百多里,是恤品路治所,即后世的双城子。而再往南两百多里,便是后世的海参崴。这一片方圆千里之地,全是沃土肥地,气候比南京府还要宜人。唯一的不便就是距离中原过于遥远,但是,海参崴可是临着日本海,距图们江的出海口不过三百里。



赵权走在这片土地上,越看越是喜欢这个地方。这里不仅可以当作马场,北琴海边可以养珠蚌,可以让水达达人大规模养猪。甚至,应该还可以种植水稻。



想到水稻,赵权突然间在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他转过头,对着正被自己的地理笔记完全迷住的李治问道:“李先生,前一阵,似乎有听你说过‘卢城之稻’,能说得具体点吗?”



李治抬起头,有些迷茫地说道:“权总管,你是如何测出北琴海海域面积的?还有,你笔记中标的纬度、经度是怎么回事?等高线,指的是山高吗?北琴海再往北,除了骨嵬之地,还有这么广阔的土地?你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



赵权头疼地叹了口气,说道:“这事,以后慢慢跟你解释吧,不过咱们的确得开门地理课程,百夫长以上都得学习这些地图的绘制,起码得看明白了才行……”



李治终于从赵权的笔记本中抬起了头,说道:“权总管,你问的是卢城之稻吗?”



赵权点了点头。



“《新唐书渤海传》中有记: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t1]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䌷,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



赵权与大岩桓都听得呆住了。



赵权喃喃地问道:“这些,都是渤海的特产?”



李治点了点头,说道:“史料记载,确是如此。只是如今大多东西俱已不见,东真军的马应该便是率宾之马,正是产于此地。”李治右手朝前一指,再一划。



“此地?”赵权讶然问道。



“是的,率宾府,即金国时恤品路,以境内率宾水而名。”



这么巧啊,赵权刚冒出在这里养马的念头,竟然就发现这里本来就是渤海国的产马地。还有鹿,倒是可以在这里一起养。



鹿茸酒,得卖多少钱啊……



赵权鼻子里似乎闻到了鹿茸酒的香味,些许兴奋感油然而生。



“卢城之稻,据说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为稻米中极品。渤海国曾多次向唐朝贡此米,专供皇室所用。”李治接着说道。



“卢城,是在何处?卢城之稻,产量大吗?”赵权心里又闪起那丝不对劲的感觉。



“卢城,即金国中京显德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权宋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大河并收藏权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