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位自度宗殡天后,突然老去的侍臣,长长叹了口气,说道:“宣他进来吧!”
一身戎装的李庭芝,躬身入殿,在魏邦给的圆凳上坐下,低垂着眼睑。
“前线,如何了?”
李庭芝默然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又是一声长叹,“朝堂之上,诸臣连日来争吵不休,是战是和,一直未有定论。李帅可有主张?”
李庭芝蹙眉而思。
谢太后,谢道清,为宁宗时右相谢深甫孙女。天台人,算是贾似道同乡。
十七岁被理宗册封为皇后,从未得到理宗宠爱,却无人能动摇她的后位。理宗去世后辅佐度宗,如今又开始辅佐度宗之子。
一个女人,却终于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这绝非好事。
当然,涉及到这种层面的权力更替,绝非李庭芝可以参与的。
而且,他很清楚,今日被谢太后召见,名义上是在问自己的意见,实际上谢太后是想了解贾似道的想法。
“微臣,可否了解下,朝中大臣的意见?”李庭芝恭身说道。
“你觉得,临安能挡得住元军吗?”谢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庭芝的问题。
李庭芝又皱着眉头思考片刻,缓缓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脸上闪出一丝怒气,“临安还有十万守军,各路勤王兵马,源源不断前来,临安怎么可能会守不住?”
“勤王兵马中,张世杰现在有五万兵马,其中真正上过战场的不到一万人;文天祥三万兵马,全是未经战事的百姓。”
李庭芝悠悠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且不说,前线军心已经崩溃,没有一将可用,各地守臣,大多不是想着抗击元军,而是一心琢磨如何在投降元军之后,能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李庭芝视线微抬,瞥见谢太后眼中的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眼睑,沉声说道:“更何况,朝中重臣,还有谁愿意舍去身家性命,为国而战?”
是啊,还能有谁?
谢太后的眼神,呆滞而迷茫。
左相留梦炎,理宗甲辰科状元,曾历任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元军攻占荆湖北路后,朝中重臣,纷纷告老辞官,包括这位留梦炎。还是谢太后亲临其府延请,留梦炎才勉强出任左相。
然而,自上任伊始,留梦炎便上下游说,要尽快与忽必烈议和,要放弃抵抗。只有这样,宋国百姓才能逃出肆虐天下的战火,才能让千万的黎民百姓尽快地熬过这场劫难。
在留梦炎看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皇室血脉的保存,而绝非因为贪生怕死。
如今朝廷之上,赞成求和的人已占多数。留梦炎也成为主和派的领袖人物,甚至连荣王赵与芮都公然表示支持和议。
皇帝的亲生祖父,支持与元军和谈,这也是主战派声势渐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主战的右相陈宜中,其实态度也未必有多坚决。他是支持和谈的,却绝对不支持降元。只是如今的形势,在陈宜中看来,哪怕是称臣纳币,元军都未必干休。不彻底灭掉宋国,元军自己都没有任何退路了。
尽杀朝中主和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并迁都福建,以图东
一身戎装的李庭芝,躬身入殿,在魏邦给的圆凳上坐下,低垂着眼睑。
“前线,如何了?”
李庭芝默然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又是一声长叹,“朝堂之上,诸臣连日来争吵不休,是战是和,一直未有定论。李帅可有主张?”
李庭芝蹙眉而思。
谢太后,谢道清,为宁宗时右相谢深甫孙女。天台人,算是贾似道同乡。
十七岁被理宗册封为皇后,从未得到理宗宠爱,却无人能动摇她的后位。理宗去世后辅佐度宗,如今又开始辅佐度宗之子。
一个女人,却终于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这绝非好事。
当然,涉及到这种层面的权力更替,绝非李庭芝可以参与的。
而且,他很清楚,今日被谢太后召见,名义上是在问自己的意见,实际上谢太后是想了解贾似道的想法。
“微臣,可否了解下,朝中大臣的意见?”李庭芝恭身说道。
“你觉得,临安能挡得住元军吗?”谢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庭芝的问题。
李庭芝又皱着眉头思考片刻,缓缓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脸上闪出一丝怒气,“临安还有十万守军,各路勤王兵马,源源不断前来,临安怎么可能会守不住?”
“勤王兵马中,张世杰现在有五万兵马,其中真正上过战场的不到一万人;文天祥三万兵马,全是未经战事的百姓。”
李庭芝悠悠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且不说,前线军心已经崩溃,没有一将可用,各地守臣,大多不是想着抗击元军,而是一心琢磨如何在投降元军之后,能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李庭芝视线微抬,瞥见谢太后眼中的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眼睑,沉声说道:“更何况,朝中重臣,还有谁愿意舍去身家性命,为国而战?”
是啊,还能有谁?
谢太后的眼神,呆滞而迷茫。
左相留梦炎,理宗甲辰科状元,曾历任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元军攻占荆湖北路后,朝中重臣,纷纷告老辞官,包括这位留梦炎。还是谢太后亲临其府延请,留梦炎才勉强出任左相。
然而,自上任伊始,留梦炎便上下游说,要尽快与忽必烈议和,要放弃抵抗。只有这样,宋国百姓才能逃出肆虐天下的战火,才能让千万的黎民百姓尽快地熬过这场劫难。
在留梦炎看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皇室血脉的保存,而绝非因为贪生怕死。
如今朝廷之上,赞成求和的人已占多数。留梦炎也成为主和派的领袖人物,甚至连荣王赵与芮都公然表示支持和议。
皇帝的亲生祖父,支持与元军和谈,这也是主战派声势渐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主战的右相陈宜中,其实态度也未必有多坚决。他是支持和谈的,却绝对不支持降元。只是如今的形势,在陈宜中看来,哪怕是称臣纳币,元军都未必干休。不彻底灭掉宋国,元军自己都没有任何退路了。
尽杀朝中主和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并迁都福建,以图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