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国王军以席卷天下之势攻掠宋国,然内忧外患,若坝上群蚁,伺机而动。



属下以为,攘外必先安内。攻宋,操之过急,必将反噬己身!”



忽必烈眼光瞟向刘秉忠,刘秉忠却陷入了沉思。



看来,自己的判断是对的。王爷根本就不想打这一战,但是用什么理由退兵,这还真的是个难题!



等不来刘秉忠的反应,忽必烈又看向身边的一个老者。



此人姓杜名瑛字文玉,年已过五十,身长七尺,颌下轻飘的三缕美髯,让他看上去,犹若不食人间烟火的方外高人。



杜瑛霸州信安人,不仅精通老释之学,对医药亦皆洞究。金亡之后,避世于河南缑氏山中。



这人,也是忽必烈南下以来,召见的数十个中原儒士之中,声望最高的一个。



“杜公,何以教我?”



似乎刚从天外神游回来,杜瑛缓缓地张开双目,对着忽必烈略一拱手,说道:



“王者之军,攻伐为上,杀戮为下。



汉唐以来,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



今宋皆蔑之,殆之将亡,兴之在圣主。



王爷当上应天心、下顺人心,选拔贤能、任用将材,如此天下平定,不远矣!”



忽必烈抚掌而叹,“杜先生,儒之大能!”



心里却在摇了摇头,这些大儒,名声在外,却多是一些只会动嘴皮的家伙。真正让他们去推动去实施,没几个能用。



法、兵、食,三事,治国可以,以此平定天下,远远不够!



“不知杜先生,能否随忽必烈南下,一展胸中之志?”



杜瑛有些犹豫,看了看在座的十几个儒士。有些认识的,眼中露出殷切的期盼;不认识的,大多陌然,有一两个甚至隐隐现出忌惮的神色。



沉吟良久,杜瑛欠身答道:“杜某老矣,久病缠身,不良于行。唯祝王爷与诸位贤士,旗开得胜,载誉而归!”



众位儒生,眼神俱变。



忽必烈一路南下,数个月时间,招揽儒生无数,自然也有一些推辞不就。但是像杜瑛这样当面拒绝忽必烈了,还真从未发生。



忽必烈倒也不太在意。



如今麾下儒士,其实也些多了。



多便杂,杂便乱,乱便难治。



不过必须以此手段,来昭显自己包容天下之心。既然有人不愿意跟随,也无所谓了。



这种人,一旦等待自己平定中原之后,不过蝼蚁!



忽必烈的思绪,重新回到眼下不得不参加的这场战争之中。



史权与张柔,已经在河南屯田数年,但是河南依然惨破,远远不足以支撑十数万大军之需。



缺人,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兵源无处可补,屯田人力不足。生产所得,也就勉强应付河南近十万的屯驻大军。忽必烈南征所需粮草,依然得从河北、山东西路与燕京等地调集。



漫长的供给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权宋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大河并收藏权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