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身前身后迤逦而行的队伍,王栖梧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这支队伍中,除了王佺与他的十个护卫。其他的一百个东真兵,看似自己的人马,但王栖梧知道,这一百个人,真正听命自己的可能一个都没有。



王栖梧还知道,这百人队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属于缉侦局的人员,但具体是谁,他并不清楚。



不过,自己一旦遭遇危险,这些人是不可能放任不管的,自己毕竟代表着南京府的颜面,这也是王栖梧如今唯一的底气了。



一路无话,似乎每个人都在忐忑,除了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的王建禾。



看到前方依然屹立的五老山城,王栖梧暗暗地松了口气。



行程总算过半了。



去年底,沈州的洪福源终于主动放弃了五老山城。



南京府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进行攻打,只是守住山城的前后通道,对运往山城的所有物资征收重税。



当价值一两银的一石米,运入山城之时,需要收取五十两银的税收时,洪福源只能乞求南京府允许他,将城内所有守卒撤回沈州。



条件是每年给南京府一万石粮,让他们代管五老山城。



半年多的时间,五老山城便成为方圆数百里之内的一个重镇。



毕竟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往北便是抚松;往西过沈州、贵德直抵沈阳;往南过石沟可到昌州直接进入高丽,西南再走四百余里达丹东。



拥有五老山城,也意味着南京府打通了辽东的所有节点。



但是,五老山城毕竟名义上还是属于沈州的地盘,南京府也只是代管而矣。因此对在这里进出的商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



五老山城也开始成为整个辽东,鱼龙最为混杂的所在。



所幸山城本身不大,能容纳的人也不多,基本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这种人蛇混杂之处,是让王栖梧最觉得没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在此驻留一个晚上之后,他便领着这支队伍,继续南下。



这日,众人行至石沟村。



数年之前,赵权与大乌泰率着北撤的东真军,与追击的只不干部在此连续爆发两场大战,使这个原来默默无名的小村子,因此在东北全境声名鹊起。



这里已经几乎成为南京府的一个圣地。



村子里原来的居民就不多,有些迁往抚松与丹东,但也有人从附近的山林中,到此定居。



石沟虽然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但是除了一条狭长脊道,便全是水泽,根本无地可耕种。靠着附近山林的猎货,也无法养活太多的人。



近年来,南往北来不断增加的商旅,才使得这个村子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由此,才勉勉强强地养活了村中不到三百的人口。



驿站的客房并不多,王栖梧与王佺几人入住之后,其他人便依着驿站,沿水结帐。



村子正中,立着一个高大的石碑,上书“东真军烈士纪念碑”。碑上,密密地刻着数百个名字。



“那一年,权总管与大将军率领我们北撤,第一战,就是在这里打响的。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权总管却凭着五百个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权宋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大河并收藏权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