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时起,锦州张家便一蹶不振。



但是张氏大族,其子弟与旁支依然分散于锦州各处,乃至东北其他州城。



数年前挑动南京府内乱的张靖,便是张氏族人。



而如今,还能公开代表张氏族人的,就是张靖的族弟张赫。当时跟随张靖一起在南京府发动内乱,被捕后投入劳役营。



只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张赫如今已是南京府派驻合兰县的代理县长。再有两年,若是没有失误,一个正县长职位是跑不掉的。



与张赫一同被投入劳役营的,还有一个张氏的旁支张一丁。此人原是张靖的管家,从劳役营出来后,在海东学院任教至今,算是勤勤恳恳的教书育人了数年时间。



此次出面揽下这个工程的,就是这位张一丁。他的副手,则是在南京府商业开拓上屡建功勋的丁慕。



张一丁与丁慕,代表的当然不是南京府,而是锦州张家。



他们为了拿下这个驿道修建工程,准备了一套极为详尽而且诱人的承揽方案。



这个方案彻底打动了燕京行省的中书令刘敏。



张家承诺,会在半年内修通海阳至锦州四百里的驿道。



驿道修筑的所有人工、材料费用由张家自行筹措。在修建驿道的同时,还会参照和林至燕京的修建标准,每五十里建一驿站。



张家的要求,或者需要燕京行省付出的,其实并不多。



一是,允许张家征召锦州百姓三千人,进行驿道的修建。



第二,允许张家在驿站边上修建客栈与车马行,为来往行人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张家今后有权参与中原所有驿道的修建。在同等条件下,燕京行省应当将承揽权交由锦州张家。



锦州张家,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商行“张氏车马行”。



客栈与车马行,就是陈耀将南京府缉侦体系,从石忽酒楼剥离之后,开始重新经营的一个谍报体系。



驿道修到哪里,车马行就跟随设到哪里,缉侦局的网络将会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重新布置到中原的每一个角落。



行省中书令刘敏,年四十六岁,出身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算是蒙古国汉人官员中,跟脚最强的少数人之一。



此人在成吉思汗时,就曾出任燕京路征收税课、漕运、盐场、僧道、司天等事。窝阔台汗时,主持了和林城的修建,又被任为燕京行尚书省中书令,与牙剌瓦赤共同治理汉地。



牙剌瓦刺被罢逃离燕京后,刘敏便成为整个燕京行省甚至是整个中原的最高行政长官。



刘敏对于张氏车马行的这个修路方案极为重视,如果这个方案可行,不仅可以为蒙古国的驿道修建减轻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还能极大的提高驿道的修建速度。



“站赤”制度,是成吉思汗定下来的必须在境内实施的一项制度。



如今,蒙古国的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出驿道与驿站的建设速度。



有人愿意主动修建驿道,对于行高官官来说,不蒂于雪中送碳。



为此,刘敏特地将自己的副手——燕京行省郎中杨闵,任为临时总管,全权负责与张氏车马行的对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权宋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大河并收藏权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