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处?”秦王冷笑道,先重复了遍又沉声道,“身为带兵将领,自随本部兵马一同前往。至于功劳……”



他漠然扫了眼这人。



“战胜才有功劳。你确定打得赢吗?”这就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



不是他斤斤计较为自身考量,而是裴寂……什么时候体现出来过带兵打仗的能耐和本事?



不要说和身经百战的宿将比,就是他那太子兄长,怕也比这位更懂得战场局势和用兵道理。



秦王宁可是他兄长来此地问他要兵。



他心里有数,也能给得更爽快一些。



可惜……



他眼中微黯。



自打他们入主长安,兄长入主东宫后,他能明显感到兄长走的和他不是一条路,他明显在向父亲靠拢。



言行举止上更讲究君臣名分。



这是正确的吗?



秦王不知道。



他只知道,兄长从未主动请缨过。



惜命惜身是所有君王和储君的必修课吗?



太子如是,陛下也如是。



难道汉朝的高祖(刘邦)和世祖(刘秀)他们……才是例外吗?



不。



不是的。



他脑海中掠过魏武(曹操)和昭烈皇帝(刘备)的事迹,还有最为人不齿的司马懿。



最后一位能成事的根本,离不开雍凉和荆豫两大军区的鼎力支持,否则怎么挺得过淮扬三叛的反噬?



谋大事怎能惜身怕死?



枯坐在长安又有何用?



“刘总管,你留一留。”



秦王打发走了一群心思各异的武将去安抚士兵,整顿人马。



唯独单单留下了刘弘基。



大家伙儿都明白了秦王的选择,眼瞅着自己不用去河东为他人卖命,又不免揪心其部署兵马的划分。



刘弘基所部,不过二千人。



离裴寂狮子大开口的一万人,相距甚远。



且人家还厚颜无耻的点名索要精兵。



什么叫精兵呢?



普世概念里,军甲兵器俱全,且以命执行军令不动摇的老兵就足够称一句精兵。



不是什么演义说书里的单骑斩主将,更不是能射多少箭能砍多少脑袋的一力顶十会。



那都是能入武庙的不世人杰。



关羽庙至今都香火鼎盛。



张辽因着八百破十万的神话事迹在合肥荣华富贵到死。



不用要求那么高。



没人会拿这些传说里的人来要求自己的部属将士。



“大王,这一万兵马,怕是有去无回。”杜如晦一语道破,一点不在乎这话吉不吉利。



被点名留下的刘弘基难免右眼狠狠一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初唐随军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初唐随军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