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



苏楠也明白,以现在东北的营商环境,投资做生意很难有好的收效。



而且江城地理位置太过偏远,运输成本和冬季取暖成本很高。



所以,苏楠也没有在江城建厂。



大多数东北的老板,在赚钱之后修庙、修佛像,修功德塔。



说是改造城市景观,促进旅游,但实际上,也是想通过宗教信仰保自己平安。



苏楠并没有修庙。



普度世人是最好的功德。



所以苏楠捐建了医院、学校、公园。



又在杏花村投资了一个粮食加工厂。



这一系列的捐建下来,用了苏楠几个亿的资金。



粮食加工厂的建立,为杏花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苏楠又回了一趟杏花村。



苏楠特意找了辆二手普通车,穿的也是路边货。



为的就是听听老百姓对自己的反应。



杏花村的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认识苏楠。



苏楠一路打听下来,非但没高兴,还气得不行。



原来,很多杏花村的村民都说,苏楠是给杏花村修了路,建了厂,但那是苏楠有钱烧的。



苏楠就问,那苏楠怎么做你们才能满意?



几个村民就说,他给我们一家一栋小洋楼,一辆小汽车,再给我们每人一个老婆,我们就念他的好。



苏楠一听这话,差点把鼻子气歪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自己为家乡做了这么多事情,结果人家都不念好。



好像自己花钱都是应该的。



回到江城后,苏楠也特意在公园找了几个老头聊天,问这些人对自己捐钱帮助家乡的看法。



结果这些人根本就不念苏楠的好。



有的人甚至说,他苏楠那么有钱,花这么一点钱在家乡算个屁啊!



我们是不念他的情!



听了这话,苏楠很是伤心的回到江城的住处,刚进屋,就看到陈婉君眼圈儿通红。



苏楠就问怎么了?



陈婉君本来不想说,但见苏楠问,只好说了实情。



原来,上次苏楠与陈婉君回杏花村,给很多熟人留下了电话。



结果这段时间,陈婉君每天都能接到不少杏花村打来的电话。



电话的目的只有一个,借钱。



开始的时候,陈婉君把钱借给他们。



但是这钱却越借越多。



认识的,不认识的。



沾亲带故的,全都向陈婉君借钱,而且借的数额也越来越大。



从几千到几万,甚至还有借几十万的。



有的人还打个欠条,但大多数人连欠条都不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在80年代倒插门当后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唐宗宋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宗宋祖并收藏我在80年代倒插门当后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