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他们来了。



“进来吧。”



陈到明把门关上之后,所有人或坐或站地看向了李现法。



听李现法念电影评分和评论,已经是他们来柏林后的每日项目之一。



李现法也知道自己现在需要做什么,捧着杂志轻咳了一声:



“咳,场刊上刊登的电影评分,刚才我已经和韩导说过了,我们目前是在主竞赛单元的第六名。”



一抹喜色跃上众人眉梢,从第十到第六名,进步巨大啊!



“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但我还是要说,咱们的影片质量绝对没问题,这几天的进步已经说明了问题。可随着展映继续,一切都有可能。接下来,咱们的这个评分有可能会上升,也有可能会下降,大家还是要放平心态。”



这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下意识地点点头。



“李哥,评论,有影评人的评论吗?”



“有的,那我来给大家念几篇影评吧。”



说着,他将杂志翻到影评那一版,继续说道:



“这里我先挑一篇,被柏林电影节被认为最公正,同时也是最权威的影评人,哈罗?森夫特的长评节选……我觉得这一段他的形容对咱们来讲是最公平的。”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缓缓念诵:



“韩平导演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他的电影很特别,迥异于这个时代导演的执导风格。



不知何时起,我觉得电影行业出现了一种怪圈。导演们拼了命地想要在电影里加入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试图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左右观众的思绪。



让电影不再需要每个观众内心的认知,反倒变成了必须要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行进,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性的奇特现象,这是有违背艺术的核心观念的。



和同为亚洲电影的《谋杀·下山事件》比起来,《山楂树下》的完成度非常高。同时,电影中也很少谈及政治。



这点也是我之所以欣赏韩平导演的原因之一。



韩平导演非常年轻,但他的作品却非常成熟,也很有想法。



我原本以为这里面能看到这个年代爱情电影的普遍之处,但实际上并不是。



这部电影非常的特殊,结局其实并不是常见的所谓“大团圆”的结局。故事的男女主人公虽经历了很多却最终天人永隔。静秋在得知老三病情后的不顾一切,正是他们面对生与死表现出来的真情,即使天人永隔,在静秋的心中也会永远存在那么一个人。



从拍摄技术上来讲,他赋予了这部片子各种浅显的色调暗示。



可事实上,这些暗示并不是如同我之前说的那样,希望观众跟着导演的想法来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电影服务。



我知道,这是很多青年导演的习惯。他们的想法太多,又喜欢在电影中夹杂太多隐喻,认为这才是艺术片,实际上,他们走入了某种误区。



这也是为什么不听劝的导演在度过新人时期后,就迅速陨落的主要原因。



但韩平不同,他的电影个人风格浓烈,可是核心却是讲好每一个故事。



他在这部电影里运用的一切技术,都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1980我的导演生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80我的导演生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