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朱载坖想了想说道:“为倭人谋犯东南请速决大计事。”



刘忠写好后,朱载坖让他直接送给黄锦,由黄锦交给嘉靖,嘉靖在万寿宫仔细看了朱载坖的上疏,问黄锦道:“这是裕王自己写的?”



黄锦说道:“据刘忠说,乃是裕王口述他抄录了,一字不易。”



嘉靖点点头问道:“景王那呢?”



黄锦说道:“景王要了些关于礼制的奏疏,但是还没有上疏来。”



嘉靖有些不悦的说道:“寻常人家的孩子,读了十年书,好歹都能下场科举了,怎么读了十年书,连个奏疏都写不明白吗?袁炜不是号称神童吗?十七岁就中秀才的人,怎么教出来的学生如此不堪!罚他三月俸。”



正在翰林院为嘉靖苦思冥想写青词的袁炜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遭了无妄之灾,但是仔细阅读了一下朱载坖的奏疏,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倭寇现在如此猖獗了吗?”



嘉靖一直以为倭寇偶尔来犯,官军只要将其击退即可。莫不是朱载坖这小子出名搏位,但是朱载坖奏疏上的内容,倒是言之凿凿,让嘉靖觉得应该不假,于是嘉靖召严嵩、吕本、徐阶和协理京营戎政兵部侍郎杨博、宁阳侯陈继祖来西苑。



严嵩等内阁成员当然要参加,杨博是嘉靖心目中的知兵之人,宁阳侯陈继祖曾任浙江总兵、备倭总兵,是朝中不多的和倭寇正面交锋过的勋贵武将。



几位来到无逸殿,嘉靖将裕王的奏疏传给各位大臣看,然后说道:“朕将之前批阅过的奏疏给了裕王一部分,让他看看,裕王看后,给朕上疏,诸位看看,裕王所言,有几分道理啊?”



首先拿到奏疏的当然是严嵩,他心头一动,他太了解嘉靖了,对于权力的掌握,嘉靖是从不放手的,就算身染重病,嘉靖也从未放弃过权柄,现在居然主动让裕王看奏疏了,虽然是已经批阅过的奏疏,但是其意义也是很重要的,看来嘉靖已经有所抉择了。



严嵩看过后,不动声色的将奏疏递给徐阶,心头确是掀起一阵巨浪,作为内阁首辅,他自然有自己的信息渠道,通过自



()



第34章 上疏(二)



第(3/3)页



己在江浙任职的门生,他当然知道现在倭寇日益猖獗,可是裕王就凭借一些奏疏,就做出了判断,要么就是裕王身边有高人指点,要么就是裕王真的天纵奇才。



严嵩思索一下,第一个就想到了高拱,在严嵩心目中,只有高拱有这个本事,在严嵩心目中比较看重的就是鄢懋卿、高拱、胡宗宪、张居正等人,至于赵文华,严嵩很清楚,让他贪污受贿可以,让他办事情还是省省吧!



徐阶等人看到裕王的奏疏也是惊讶不已,和其他人不同,徐家可是松江大户,虽然自己不经营海商。但是对于海上的消息可是灵通得很,倭寇倭寇,说是倭人,其实其中不乏大明人,尤其是王直。



王直本是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雄村拓林人,后来加入同乡的许栋集团,担任掌柜,召诱佛郎机夷,往来浙海,泊双屿港,私通贸易。成为中日之间的大海商,大明官员们本来准备招降王直,用以对付倭寇。



王直对朝廷抱有极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员默许“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动配合官府,十分卖力,平定了陈思盼等多股烧杀掠夺的海盗,维持沿海秩序,逐渐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并试图在舟山沥港重建双屿港的繁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隆庆中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休息的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休息的云并收藏隆庆中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