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来了兴趣,也问道:“你们是说的大桥的题字中‘浦’字的那一点吧?小毛你是建这座桥的,应该知道一些情况,你和我们说说?”



刚通车于上个月的大桥,是黄浦江上市区段第一座大桥,也是世界第四大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无论是坐车驶上大桥,或是乘上它的观光电梯,相隔很远就能看见大桥主塔的横梁上镶嵌着的四个红色大字,刚健挺拔、气象万千。



每个字都特别地大,面积在16平方米左右。王建东更知道,这些字的材质为不锈钢,是采用螺栓膨胀螺丝等固定在主塔上的。



可是,刚才谢路得问起的事体就出现在这四个字中的“浦”字上面。



原来,很多去过大桥的人都注意到,这个“浦”字是个错字:右肩上的一点,不是在一横上面,而是在下面。



这是谁写的,竟然出来这么大笑话?



可能有人看了那字体后就已经猜出来了!不错,这四个字确实是老人家写的。



大桥最能显示城市的脉动,也最能见证城市前进的步幅。老人家就特别垂青上海的大桥。只要在上海期间,凡黄浦江上在建的大桥,他总要亲自去现场走一走、看一看。



老人家晚年很少题词,但上海人一请他为大桥题词,他总是欣然应诺。可以说,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上海的大桥别有一番深情。



老人家题字有很多逸闻,如请语言专家找错别字一事,就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据公开的资料,83年的6月,老人家给“学习**标兵”朱伯儒题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写好后,老人家对前来取字的同志特别嘱咐,“请不要急于拿去发表,应该请语言学家推敲一下,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后来,找到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请王力把关,王力看到题词后认为“名符其实”的“符”不太妥当,应该改为“副”。



老人家听了汇报后,认为王力的意见是对的,欣然重写了一次。重写时,老人家还说,“老师写了错别字,贻误了学生,国家领导人写了错别字会影响国民的文风。”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人家在题字下笔时应该是十分严谨的,更不会随便乱来。



那么,对题字如此讲究的老人家,怎么会在一个“浦”上犯错?



事情传开,关于这一点里面的奥秘,社会上马上有了大概两个说法。



坊间的说法是,可能是老人家当时老眼昏花,下笔点错了地方。想想也有道理:在为南浦大桥题字时,老人家毕竟已经是87年高龄的老人了,拿毛笔时手一颤抖,结果在写那一点时,一时失误把“浦”字右肩上的一点点到了一横下面,也是有可能的。



讲到这里,徐进忍不住问道:“这说法靠谱么,我咋觉得不对劲?即便老人家老了,下笔时点错了地方,也完全可以再重写一遍啊。”



王建东说道:“所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个“浦”字是老人家有意写错的。”



这又是为什么?



当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在南方的深圳,在广东“珠三角”流域。



而反观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上海,几乎成了老大难的代名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浦江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地风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地风车并收藏浦江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