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后原来熟悉了,王建浦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周师傅竟然就是三年前在这家敬老院退休的职工。但他始终放不下敬老院的一众老人,于是又申请回来敬老院做起来门卫的工作。



平时敬老院里换个灯泡,接个水龙头,给老人理发剃头,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只要有他在,大家都可以不用操心,就连厕所清扫工作也成了他的“专项”范围。



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周起码有三天要去给老人们洗澡、理发、煮饭。即使如今他自己也已经年逾六十满头白发,但老周师傅多次表示,只要他还挑得动柴火,还能锄得了地,只要大家还需要我,不到走不动路的那一天,他都会来照顾这里的老人们的。



因老周师傅对敬老院老人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他多次被评为“川沙县敬老之星”。



说起来把这里敬老院当做先遣队成员的“后备招待所”,还有一小段故事。



一般来说,乡下的敬老院基本上都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收养对象主要是辖区内年满六十周岁、具有本街镇户籍的五保老人,或者是未满上述年龄,但有孤寡老人等特殊情况的老人。



有一回,高桥镇上的领导和开发公司商讨保税区开发建设对接事宜的时候,开发公司领导有意无意的说起了先遣组的成员,要是错过下班的班车,怎么解决晚上住宿和吃饭的事情。



虽然说这种事情也不可能经常发生,只是偶尔的极个别的情况,但是相对于先遣队的成员来说,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体。



当时镇上刚好有其中一个领导主管养老院的工作,对核心开发区以及周边的情况比较熟悉。后来他就提出来可以去敬老院临时搭伙,算是暂时解决了先遣队的后顾之忧。



老人笑笑,说道:“院长早就有过吩咐,只要是你们工地上有人过来借宿,一定要免费接待。”



他说道:“想想你们这样辛辛苦苦,都是为了阿拉高桥的发展。我们感谢你们还来不及的呢?再说,好不容易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盼头,你们可不能让我们失望的啊。”



罗工爽朗地笑道:“老人家,不会的。这一次,以后肯定会让我们大家生活更好,钞票越赚越多的。”



“赚多少钞票我们倒是没有多大的奢望,只要是能够平平安安,把我们农村真正发展上去了,就看到希望了的。”



等进入老周师傅的房间,里面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小朋友,看上去大概十岁左右,一声不吭地看着他们三人进来房间。



罗佳铭看见这个小孩,高兴地和他打招呼:“小粉丝,侬饭吃过了吧?”



王建浦听到罗工这样招呼这个小孩,再一次愣住了:什么,粉丝?还有这样称呼人外号的吗?何况眼前这还是一个小孩的呢?(2/2)

章节目录

浦江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地风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地风车并收藏浦江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