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正因如此欧洲各国才急切地渴望能够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航道,连接起欧洲与亚洲。



然而古老的华夏大地,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度。



绝大部分地域,都沉浸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之中,根本无需依赖从欧洲进口物资来维持生计。



更何况那个时期的欧洲,实在找不出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商品,能够远销至华夏大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即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要抵御倭寇对沿海一带频繁的骚扰与侵犯,朝廷曾经颁布过严厉的禁海法令。



此禁令不仅明令禁止,大明朝的商人们前往海外从事商业活动,同时还对外国商人进入大明开展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如此一来,原本已经开拓出来的海上航道,尽数被封堵得死死的。



想要再去开辟全新的航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其三,明朝的远洋航海技术相比起欧洲各国而言,已经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



早在15世纪之初,借助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地理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造船工艺能力的持续强化。



欧洲国家展开远洋航行,已经变得犹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然而尽管大明坐拥着绵长的海岸线,但华夏本质上并非一个以海洋为主导的国度,而是典型的陆地型国家。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无论是南部与北部之间,还是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往来。



除了依赖传统的陆路运输方式之外,就只能仰仗那条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了。



这就使明朝的航海技术,相比之下明显落后于欧洲国家。



在悠悠华夏文明的漫长历史长河之中,唐朝向来被公认为,举世瞩目的盛世之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如此辉煌灿烂的大唐帝国。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之举,却历经五次惨痛失败,直至第六回方才如愿以偿取得成功。



透过这一现象不难发现,唐朝时期的航海技术水平,着实难言高超。



相较而言,古代航海能力登峰造极者,非宋朝莫属。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宋朝并未颁布实施那严苛的禁海令。



从而使得海外贸易,呈现出一片极度繁荣昌盛之景。



正因如此宋朝的航海技术,得以实现突飞猛进般地大幅提升。



可惜好景不长,自宋朝以后,航海技术竟再度陷入低谷。



遥想永乐年间名噪一时的“郑和下西洋”盛事,实质上不过是沿着海岸线缓缓前行罢了。



其艰难险阻程度,与达·伽马、哥伦布以及麦哲伦等一众西方航海家所经历的远洋探险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故而可以断言,纵然大明王朝存在着有志于投身航海伟大时代的探险家们。



可受限于此时相对滞后的航海技术条件,他们终究难以行稳致远。



亦无法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纵横小秦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纵横小秦王并收藏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