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自古皆然。



在李岘的认知中,摊丁入亩或有缺陷,但必定要去改革。代替已经逐渐腐朽的租庸调制度。



租,调,庸,此赋税制度的设立,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缺点就是,一旦国家财政收入出现变化,如战争频繁,官吏人数不断膨胀、皇帝昏庸无能等,租庸调制就难以整理混乱的税制,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就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增。



当均田制在土地兼并下逐渐走向崩溃,良家百姓大量逃亡成为豪强大族的依附农,以及国家财富分配日益不均,就是灭亡的时候。



国家百废待兴,每日消耗的财政越来越大。



而百姓负担愈重。



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是加重赋税。



而是通过制度,把本应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归拢在自己手中。



按照诸代税法和大唐当今的国情,摊丁入亩是具有可行性的。



“诸卿还有其他意见吗?”



李瑄对李岘的话十分满意。



他一直坚信没有最完美的策令,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使国家进步。



如裴遵庆、张镐所提出的意见,可以另去杜绝。



“启奏陛下,取销丁税,可能会使郡县动乱,须早做防备。”



刑部尚书路嗣恭向李瑄说道。



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在国家统治中,人头税效率高,但也最不公平。豪强大族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土地兼并盛行,也和人头税脱不了干系。



可以想象,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税中,豪强大族是血亏的。



他和张镐的想法大同小异,但张镐认为豪强会巧取豪夺,继续压制百姓。



但路嗣恭认为,当前的政治环境,豪强大族动乱的概率极大。



“一旦实施税制改革,全国府兵、县卒,都会进入戒备森严状态。只要百姓不被豪强大族蒙蔽,豪强大族难成气候。”



李瑄就是要逼迫豪强大族反抗,这样才是除贱为良的开始。



在华夏的历史中,只要底层百姓生活好,人口数量就会暴增。



历史上的人口暴增,在摊丁入亩上起到制度上的关键作用。



大唐要增加拓荒速度,同时向边境移民充实,需要大量人口。



当然,农作物的出现,也是影响人口增加的关键。



如果他只是准备让华夏继续在历史中作为一个农耕国度,继续在历史长河中循环,那他不需要解除市籍制,不需要摊丁入亩,不需要用暴力手段除贱为良,只要颁布两税法,整饬吏治就行了。



他相信这样做,“乾元盛世”也会是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但李瑄认为以华夏民族的复杂性,在没有睁眼看世界前,他如果不引导国家跳出这个循环,哪怕他清除周边胡部的威胁,华夏也或许会再循环一千多年。



百年盛世!



他实施的摊丁入亩、考成法等等,不一定要百年。



先解决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等以后暴露的时候,再行解决。



“税法改制,为天下大计。诸卿之言,深得朕心。然朕觉得摊丁入亩没必要行一地试验,当直接施布天下。”



又经过一番谈论后,李瑄准备按照心中的计划实行。



摊丁入亩,永不加赋。其宗旨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财政,使天下进入良性循环中。



后世摊丁入亩,缴纳的是丁银。现在用绢钱是一样性质。



按照以往的租、庸、调、义仓、户税,这些正儿八经的税收缴纳。



李瑄没有时间去拿一地试验。



即便试验过,将来布告天下的时候,也会使有差池发生。



索性激化除贱为良运动,使摊丁入亩在这种矛盾下进入郡县。



“臣等听从陛下旨意。”



文武百官没有明确拒绝,相较于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使大臣们明显感觉到向下的宽松。



在场大臣不少是士族出身,但他们清楚,连皇帝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士族。



经过造纸术、印刷术、氏族志的冲击,又连续被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皇帝打压。



让一个士族去反抗李瑄,拿什么反抗?



强权即真理!



李瑄一度扩建军队,扩大锦衣卫的人数,也是为随时应对这些人。



士族能兴起,成为门阀。最主要是垄断知识。



李瑄不认为士族是杀完的。



如果没有造纸术、印刷术,杀光一批权贵,一定还会诞生新一批权贵。



造纸术的应用,使小姓子弟、寒素子弟的崛起,才是士族没落的征兆。



历史上大唐的牛李党争,何尝不是士族与寒门的较量?



从此就能看出,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李瑄提前十几年,利用高力士布局雕版印刷术。又结合喜爱“盛世”的李隆基设立乡学。



再加上他对科举的改革。



寒门出贵子,蔚然成风的格局,已即将形成。



蝴蝶效应下,一个不经意的政策,就能影响千千万人。



“摊丁入亩之事,由政事堂宰相总览。卿等组织监察御史,以组为效应,监察地方,督促常平新法事宜。”



李瑄将此事安排给五位宰相。



现在御史台改制,监察御史从十五名增加至三十名。



即三十个巡视组。



且监察御史从八品小官,提升到正六品上,属吏增加十人。



以证明李瑄对监察的重视。



同时,监察御史的升任,大部分从县令中提拔。



优秀的县令,提拔为监察御史,借助县令对基层地方的了解,更容易得知其中的门门道道。



如果在监察御史上优异,直接提拔为太守。



这种升迁机制,会促使监察御史兢兢业业。



“臣遵旨!”



五位宰相出列领旨。



虽然李瑄以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实施自己对国家的绝对掌控。



但李瑄一直以内政交给文武大臣打理。



在处理政务上,他并没有独断,一些奏折,他认为简单,且没有争执的,会直接签字。



如果有争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