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狼吞虎之计,让奚、契丹、同罗去进攻室韦,以及以黑水靺鞨为主的渤海国。



如果不攻,唐军就征伐他们。



当前,奚、契丹,除了东北一带,他们无地可去。总不可能与回纥抢地盘吧?



借磨延啜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庇护奚、契丹。



可惜,奚、契丹元气大伤,春季发兵,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室韦、靺鞨大败。



此消息为平卢都督王思礼快马传来。



“陛下,趁靺鞨、室韦,一而再再而三元气大伤,可令东北诸都督府派骑出征,将两国打败。”



封常清建议道。



自上次陈述后,他知道东北对大唐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来,不断地降、叛,也不是办法。



只有将他们灭亡,像迁高句丽一样,将他们迁入大唐,才能一劳永逸。



“恩!传诏,令太原都督郭子仪、范阳都督李光弼、平卢都督王思礼。只率领骑兵,以及驽马、骆驼,深入东北,进攻室韦、渤海国。我们有众多靺鞨、室韦俘虏,让他们为大军带路。”



靺鞨、室韦,先后经历大战,损兵折将,李瑄不想放过此次机会。



在他心目中,那一块宝地,比西域更适合移民。



事实上,室韦和渤海国,都是农牧合一的民族,他们种植有五谷。



三都督府距离最近,共计出骑兵五万,有契丹、奚部辅助,必可马到成功。



“遵旨!”



封常清领命后,着手拟定诏书。



西南与东北一定,国家就可彻底停止刀兵,全力发展。



即便现在的战斗,也只是属于局部战争。唐军离敌人的距离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骑兵队伍携带一定粮食,带着牛羊行军,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四月十日,太极殿,朝会。



“陛下至……”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行礼。



自李瑄登基称帝后,不再在中书省政事堂议事,而是固定在太极殿中。



“众卿平身!”



李瑄已稍加适应皇帝的尊位,龙袍在身,冕旒在首,君临天下。



他立志成为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常夙兴夜寐,规划地方事务。



还有诸多事情要做,忙不过来。他也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一定要将基础打好,他才能更深化地颁布策令。



“谢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谢道。



“今日朝会,朕向诸卿展示一物。”



朝会一开始,李瑄令秘书监学士,捧着一物,从幕后而出,来到朝臣中间的香案前。



文武百官一眨不眨地看着,想知道李瑄要搞什么花样。



李瑄的奇思妙想多不胜数,那高屋建瓴的风格。



有的时候高瞻远瞩,他们也不得不服。



许多制度上的东西,文武百官不怎么认可。



但李瑄以德服人,总是叫不服的大臣,到政事堂与他“辩经”。



李瑄精通辩论,他当皇帝以后,不再强辩,以免陷入自证陷阱,而是抓住大臣们的漏洞,往外撕扯。他最擅长“引经据典”,特别是儒家经典,正常人不可能完成,却是李瑄致胜的法宝。



“展开吧!”



随着李瑄的一声令下,秘书监学士将手中捧着的东西缓缓展开。



这竟然是一面旗帜。



非是三角形战旗和一般的战旗,而是更大的长方形旗帜。



此旗面底色为玄色,寓意深沉厚重与威严神秘,象征着国家根基之稳固,可承载万物兴衰。



旗心处绣有一条金色的神龙,神龙身形矫健,蜿蜒盘旋,吞云吐雾,龙鳞栩栩如生,在玄色背景下闪耀着华贵光芒。其双目圆睁,似洞察世间万象,龙须飘动,仿佛携带着天地灵气。



神龙象征着君权天授,是国家至高无上权力与威严的体现,亦代表着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能够兴云布雨、掌控乾坤,庇佑子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旗的边缘镶有一圈朱红色的锦缎,宽约三寸。朱红之色鲜艳夺目,与玄色相互映衬,既彰显出国家的庄重肃穆,又不失活力与热情。这朱红色锦缎上绣有连绵的金色如意云纹,云纹飘逸流畅,寓意吉祥如意,象征着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福泽绵延、顺遂无虞。



“此为哪军战旗,不同凡响!”



“至尊何故将战旗带到朝堂?”



“漂亮、华丽、潇洒……”



“我觉得此不像是战旗!”



文武大臣若有所思。李瑄在朝堂上展露新战旗太突兀。



大唐有龙形战旗,只是不太精致而已。



“此非战旗,而是国旗,名大唐玄龙旗,代表国家的旗帜。是天下万众一心的象征,是大唐繁华昌盛的见证,今后任何郡、县、附属胡部领地、大唐附属国家,必须悬挂国旗……”



李瑄向文武百官解释道。



自古以来是没有国旗的,只有各种战旗,可以辨别身份,而国旗是后世国家主权意识的产物。



他认为就算是大唐无敌天下,也需要国旗。



小小一面旗帜,能凝聚国家,使国家更团结。



大唐战旗五花八门,没有代表性。如果一面深入人心的旗帜,彻底插满天下。



大唐的商人、旅客,跋涉千里,到达异域胡天,还能看到城头所插的国旗,必能鼓舞人心。



设立国旗的时候,李瑄本来想设立成有寓意的方方条条、星星三角,但突然又觉得国旗新始,那样百姓根本看不懂,也不适合此时代。



华夏的图腾是龙。



既如此,以龙为国旗,配合朱红色的边缘,形成华夏第一面国旗,让百姓一目了然。



龙也代表祥瑞,寓意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太多了。



“启奏陛下,大唐诸军有战旗,现有旗帜,是否多此一举。”



刑部侍郎王玙向李瑄禀告道。



这是许多大臣的想法。



中原王朝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极深。



不是没人想过国旗,而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需要国旗。



大唐的兵马只要出现,就代表泱泱大国的身份。



“朕不赞同此言。对天下万民来说,国旗可以小窥大,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概念。另似朕诗中汉家旌旗满阴山一样,有国旗升起的地方,既为大唐的疆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