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一心要打圣彼得堡,以及英国远征军的行动,红鹰军团便在志愿军总司令部的指示下向南方行进,策应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攻占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巴库。



英德两国在阿塞拜疆境内爆发了相当规模的会战,伊朗和士耳其两国均站在英国一方,导致匆忙赶来的红鹰军团损失惨重,险些没能守住巴库。



而现在驻扎在阿塞拜疆的是红鹰军团下属的一支战术集群,由两个山地师、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和两个独立装甲营组成,同时还布置有大量的高射炮。



8月初,两国又碰了一回,这次准备充分的红鹰军团一举歼灭英军五干余人,至此英军便转变了方向,不再指望打陆路进攻巴库,而是改由持续的战略轰炸以及特种作战(现代意义上的)来破坏油田。



大批的英美轰炸机进驻法属叙利亚,以大马士革为中心展开轰炸,由于战略轰炸以及此前的战争破坏,巴库油田和炼油厂的产能大幅下降,仅剩25,但恢复速度很快,根据德国人所说,巴库油田的产能可以恢复到50以上。



只不过,德国人的油料供应情况如何并不为人所知。



随后,使团又经陆路来到基辅、再乘坐飞机来到了柏林,沿途还顺便考察了一下俄国境内的铁路情况——



中欧双方正打算修建一条更靠南方的亚欧大陆桥。



在柏林进行了两天的例行访问后,特使团开始奔赴各地考察德国的工业,空军和高精尖技术是重点,而海军和陆军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要么看不上,要么用不到。



“英国人的发动机设计很是独特。”谭铭之与随行人员仔细翻阅了德国提供了检测报告。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恩斯特·乌德特中将,红空军航空兵器委员会委员、第三工作处处长,也是一战时期的德军王牌飞行员,不过,由于这位的作风问题,其在红空军中并不算顺利,但至少在他自己看来,也还算不错。



在一阵东拉西扯之后,双方进入了正题,谭铭之单刀直入,道:“我们还是直接商量采购的事情吧,你们评估得怎么样了?”



“都是值得考虑的。”对方微微一笑,“不过一些东西取决于外交人员的努力。”



很显然,德国人也很清楚,此次访问,外交协定是头等要务,军事交流反倒是次要的。



但现在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两国在之前已经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两国需要在除了同盟外的政治、贸易、军事方面达成更进一步的协定。



然而,这场会议却并不在柏林,而是放在了巴黎,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不论怎么说,显而易见的是,双方的诚意都取决于双方在诸多外交事务上的配合是否足够默契。



特使团提出的技术引进条目有很多,虽然德国人表示最终要看外交洽谈结果再决定出售与否,不过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尤其是一些不敏感的内容,如机床设备等,可以直接洽谈结果。



在这其中最核心、也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部分即是高性能发动机和尖端电子产品,至于其他的,倒也都无伤大雅,美国人的坦克大炮没什么好担心的,无非是产能问题,但太平洋上又能放多少?



怕是还不如一部无线电话机的优先级高。



发动机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坦克发动机,一个是航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家祖左宗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社桑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社桑落并收藏家祖左宗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