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赚的盆满钵满。



这样的日子1直到1910年左右,刘歆生在汉口势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政府的注意,两次警告之后,在前清治下摸爬滚打了4十多年的刘歆生不像那些新起家的商人,对于政府有着天然的担忧。



因而,几年时间,刘歆生将手头的地产卖掉了78成,顺应政策开办了机械厂和拖拉机厂,生产拖拉机和机械、机床,很快便又赚了1大笔。



不同于龙驹、玄鸟公司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是发明家出身,更注重发挥自己的想法,刘歆生就是1个纯粹的资本家,什么赚钱他来什么。



1915年,湖北省政府想要建设汽车厂,但汽车工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厂房机器到还好办,工程师和工人却不能从地里长出来。



当时全国也就3家汽车厂,首都汽车厂是中枢财政倾斜和河北、山西2省政府集资筹建的,前后花了几年时间才稳定下来,而上海汽车厂也是江浙沪两省1府官商供出来的。



彼时全国上下到处都要用钱,湖北省手头也有着好几个大项目,哪能拿得出多少钱,只能出政策,减免税收罢了。



而刘歆生胆大心细,迅速把握到这个机会,与政府1拍即合,从1918年开始建设汽车厂,先是大件组装,到后面也能够生产1些0件,进行1些基础的组装。



到了2十年代末,歆跃汽车厂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巨头”了,年产卡车8千多辆,同时还能出产3百多辆轮式、半履带式装甲车。



从歆跃厂的发展史来说,这样的产量可谓是相当可观了,也是整个湖北工业的门面。



“生产线的试产情况怎么样?”



左念微走进总装厂房长长的重型传送带上间隔摆放着1辆辆的卡车主结构,旁边半空中的传送吊缆上则吊着1个个的轮胎,还有其他0件更在线后面。



“自3月30号试产以来,两个昼夜加1个白天,共计生产4十5辆,新老工人各半,检验合格3十6辆。”



“稳定生产还需要多长时间?预计产能多少?”



歆跃厂的整个新生产线规模不小,按照他们汇报的,预计在3年内便能实现产能翻倍,提前超额完成5年计划的扩产7千辆任务,但具体能有多少,能有多快,也难说。



另外,根据左念微了解,除了京沪两厂外,其他汽车厂普遍存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的情况,因而要保持这个良品率,其中的“新”工人有多新还真不好说。



“现阶段0件厂产能不足,0部件废品、次品率也较高,但预计能够在5到6个月内稳定,实现日产十5辆,在两年内能够实现理论日产2十5辆,新线年产量能达到8千5百辆左右。”



戴着眼镜的技术经理1板1眼的向左念微介绍到,另1个经理则在1旁补充到:“加班加点的情况下,5年内实现年产两万辆不是



()



第292章:汽车生产线



第(3/3)页



问题。”



“3班倒生产目前还做不到,老线加急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两班倒,但0件供应,还有变速箱和引擎,可能不够。”技术经理接着说道。



对于这些情况,左念微也有所了解,国内的发动机主要由京厂、沪厂和龙驹公司提供,其他几家公司都缺乏发动机的制造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家祖左宗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社桑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社桑落并收藏家祖左宗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