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并没有掩盖河南级的航速,公布了其26节(实际略高)的航速,皇家海军对中国的中速舰保持了警惕,但皇家海军本身没有任何意愿去造这个级别的战列舰。



就1战后的技术水平来说,26节属于中速舰,向上是战列巡洋舰,向下是战列舰,这1点在英国战后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便有所体现,1920年3月提交的该报告里认为未来理想的战列舰将拥有10~12门主炮,航速23节,战列巡洋舰则是8门主炮,33节。



而中速舰在皇家海军看来并没有什么推销的价值,伊丽莎白女王级灾难性的超重与随之而来的不达标的航速断绝了中速设计的任何可能性。



早在1915年底,海军部便获得了财政部的批准,可以建造1艘试验型战列舰,其部分设计方案拥有25~26.5节的设计航速,而杰里科与贝蒂反馈的意见都是并不需要这种中速设计。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当时他们正在担心德国人的新战列巡洋舰,情报中声称其航速30节,配备385mm主炮。若以此为目标,则rn当时手头不具备能与之对抗的主力舰,这1位置本应由挤占了战列巡洋舰位置的qe级承担,即按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正常发展路线,虎号之后的战列巡洋舰将拥有15吋主炮,至少30节航速和强于虎号的防护,也就是所谓的super tiger,足以对抗情报中的德国战列巡洋舰。



因此,挤占战列巡洋舰资源的中速主力舰是对战列巡洋舰部队的削弱而非加强,同时对于战列舰舰队也是处于尴尬的地位。



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皇家海军在远东的防御战略——新加坡战略,由贝蒂主导制定的该计划的核心即是“让优势战列巡洋舰机动部队驻守新加坡,发挥高速舰队的牵制和威慑作用,直到战列舰队抵达远东。”,在此过程中,皇家海军需要在保存己方战列巡洋舰力量的前提下,对中国的战列巡洋舰尽可能的进行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26节的战列舰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若中速16英寸战舰与其他英国战列巡洋舰集中使用来对抗中国的前卫舰队,则限制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航速,尽管对中国的战列巡洋舰构成兵力与火力上的优势,但若需追击就要甩开这两艘16英寸舰,等于它们发挥不出作用。



还不如建造1型防护更好、火力更强的战列舰,这样给予敌人的威慑毫无疑问会更大。



故而,在条约签订后,海军部先决定了华盛顿条约内的3艘3.5万吨主力舰将会是战列舰,而非战列巡洋舰,然后便有了o3系列设计,也即纳尔逊级的基础,至于16英寸炮则是贝蒂专门要求的。



也正因如此,当航速达25~26节的l系列方案被认为舰型过大时,新的m系列方案毫不犹豫地将航速削减到23节。



航速带来交战主动权,对于新加坡战略之下处于兵力劣势的英国高速主力舰队来说,主动权更是极端重要,绝非那点火炮口径差别带来的战术优势可以弥补的。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型中速舰就有用了。



对于中国来说,为了在未来的可能出现的舰队决战中取得优势,自然要尽可能地削弱英国战列巡洋舰部队,因此国防军最初准备建造6艘高速重型战列巡洋舰,以此来对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舰队保持1定优势。



实际上,在最初制定的“5十万吨计划”时候,海军部曾提出十艘战列舰、十2艘战列巡洋舰的超级大舰队计划。



而这正是为了应对1911年的rn为ran制定的海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家祖左宗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社桑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社桑落并收藏家祖左宗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