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2章 什么叫水深火热
迁的辞职,留下了对“八虎”态度相对温和的李东阳。
另一方面,之前站在朝臣一方的司礼监太监王岳、范亨也被发配南京(途中被刘瑾派人逼迫自缢),“八虎”之首刘瑾取而代之,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开始弄权。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朱厚照在紫禁城西面的太液池西南岸兴建豹房公廨,搬入其中,称之为“新宅”,此后再未住过紫禁城。
朱厚照在豹房纵情声色,但并无迹象显示他放弃对朝政的控制,只不过他用宦官刘瑾及依附他的焦芳等人来牵制其他朝臣,改变弘治年间权在阁臣的局面。
除了焦芳以外,朱厚照还提拔不依附的杨廷和入阁,以相互平衡。
但当时“宦官所言,朝臣莫不顺从,请托公行” ,刘瑾的权势不仅未受抑制,他还力图扫除自己弄权的最后一道障碍——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际,侍班御史发现五品以下的班次的御道上多了一卷匿名文书,上面赞颂李荣等人,批判刘瑾。
刘瑾将五品以下官员三百多人留在奉天门,跪在烈日下,试图查出文书作者,却一直没人招认,期间李荣一度监跪,于心不忍,给百官送去冰、瓜等。
跪了一下午后,朱厚照传旨将这三百多名官员押到锦衣卫审问,其中有三人累死。
第二天,李东阳上书求情,朱厚照顺水推舟,释放所有官员。
与此同时,他针对匿名文书上的内容表示:“你说贤明,我偏不用。你说不贤,我现在偏要用。”
于是罢免李荣等人,擢升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有观点认为,这份匿名文书本身就是刘瑾自导自演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排斥李荣。
刘瑾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权势日益膨胀,所有奏章都被他带回私宅,交给侄女婿孙聪和投靠他的松江府已革生员张文冕处理,既不与百官商议,也很少送交内阁拟旨。
他还经常为朱厚照安排杂役,待到朱厚照兴致渐高,刘瑾便抱着各衙门的章奏,恭请朱厚照裁决。
朱厚照总会不耐烦地说:“朕用你是干什么的,这些琐事还要烦朕吗?快走!”
几次之后,刘瑾便不再恭请朱厚照裁决了,所有政务都由他一手包办。
此外,刘瑾还借助厂卫的力量来强化权力,他的同党丘聚掌握东厂,还恢复了西厂,由另一同党谷大用统领。
他还怂恿朱厚照建立内行厂,交给他自己亲自统领,凌驾于东西厂之上。
他利用这些特务机构陷害异己尤其是言官,安奎、张彧、周玺、黄景等官员均受到迫害,轻则削籍,重则致死。
据说在刘瑾当权的几年中,枷号而死的就多达数千人。
在刘瑾的恐吓之下,超过八成的官员见到刘瑾都要跪拜,而上一个专权宦官王振则只受到约五成官员的跪拜,可见刘瑾的专权在明代又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刘瑾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都是家常便饭,据说当时民间流传大明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朱皇帝”,一个是“刘皇帝”;一个是“坐皇帝”,一个是“立皇帝”。
而刘瑾亦可能萌生不轨之心,他所豢养的余明、余伦、余子仁等江湖术士称刘瑾的侄儿刘二汉命相贵不可
另一方面,之前站在朝臣一方的司礼监太监王岳、范亨也被发配南京(途中被刘瑾派人逼迫自缢),“八虎”之首刘瑾取而代之,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开始弄权。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朱厚照在紫禁城西面的太液池西南岸兴建豹房公廨,搬入其中,称之为“新宅”,此后再未住过紫禁城。
朱厚照在豹房纵情声色,但并无迹象显示他放弃对朝政的控制,只不过他用宦官刘瑾及依附他的焦芳等人来牵制其他朝臣,改变弘治年间权在阁臣的局面。
除了焦芳以外,朱厚照还提拔不依附的杨廷和入阁,以相互平衡。
但当时“宦官所言,朝臣莫不顺从,请托公行” ,刘瑾的权势不仅未受抑制,他还力图扫除自己弄权的最后一道障碍——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际,侍班御史发现五品以下的班次的御道上多了一卷匿名文书,上面赞颂李荣等人,批判刘瑾。
刘瑾将五品以下官员三百多人留在奉天门,跪在烈日下,试图查出文书作者,却一直没人招认,期间李荣一度监跪,于心不忍,给百官送去冰、瓜等。
跪了一下午后,朱厚照传旨将这三百多名官员押到锦衣卫审问,其中有三人累死。
第二天,李东阳上书求情,朱厚照顺水推舟,释放所有官员。
与此同时,他针对匿名文书上的内容表示:“你说贤明,我偏不用。你说不贤,我现在偏要用。”
于是罢免李荣等人,擢升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有观点认为,这份匿名文书本身就是刘瑾自导自演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排斥李荣。
刘瑾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权势日益膨胀,所有奏章都被他带回私宅,交给侄女婿孙聪和投靠他的松江府已革生员张文冕处理,既不与百官商议,也很少送交内阁拟旨。
他还经常为朱厚照安排杂役,待到朱厚照兴致渐高,刘瑾便抱着各衙门的章奏,恭请朱厚照裁决。
朱厚照总会不耐烦地说:“朕用你是干什么的,这些琐事还要烦朕吗?快走!”
几次之后,刘瑾便不再恭请朱厚照裁决了,所有政务都由他一手包办。
此外,刘瑾还借助厂卫的力量来强化权力,他的同党丘聚掌握东厂,还恢复了西厂,由另一同党谷大用统领。
他还怂恿朱厚照建立内行厂,交给他自己亲自统领,凌驾于东西厂之上。
他利用这些特务机构陷害异己尤其是言官,安奎、张彧、周玺、黄景等官员均受到迫害,轻则削籍,重则致死。
据说在刘瑾当权的几年中,枷号而死的就多达数千人。
在刘瑾的恐吓之下,超过八成的官员见到刘瑾都要跪拜,而上一个专权宦官王振则只受到约五成官员的跪拜,可见刘瑾的专权在明代又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刘瑾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都是家常便饭,据说当时民间流传大明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朱皇帝”,一个是“刘皇帝”;一个是“坐皇帝”,一个是“立皇帝”。
而刘瑾亦可能萌生不轨之心,他所豢养的余明、余伦、余子仁等江湖术士称刘瑾的侄儿刘二汉命相贵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