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



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



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



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



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官绅富户想尽办法偷漏税,在明朝前期已形成风气。



江浙一带的富户为了逃避赋役,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将名下的财产分割,再假托在别人名下,降低户等,这种方法还有专称,叫“铁脚诡寄”,甚至在当地形成了“通天诡寄”的风俗。



朱元璋自然不会听之任之,除严厉打击外,他下令编造土地簿册——“鱼鳞图册”,按照其税粮多寡,定为几区,每区设粮长四人,让他们集合里甲耆民测量田亩,绘制成图,写上田主的名字及田地之面积与四至,编类为册,由于图上所绘的样子像鱼鳞,故号“鱼鳞图册”。



朱元璋于洪武七年(1374年)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并于宝钞提举司下设抄纸和印钞二局,宝钞、行用二库。从洪武八年(1375年)起印发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面额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计六种。币值每贯等于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明代印发的“大明通行宝钞”为明代发行的唯一货币。



明初洪武朝全力印造宝钞,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洪武十九年之后各项临时支钞迅猛增长,造成了明初的通货膨胀。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实施“食盐开中”新政,即开中法,将实施千年之久的政府食盐专卖制度网开一面,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



朝廷让利于民,“淮盐价贵,商多趋之”,边防军需难题一举解决。



明初,由于连年战乱,加上疫病流行、河水连连泛滥,中原人口锐减,而山西却未经大战,人口稠密。



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人口相加,还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



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迹罕见。



为此,朱元璋下决心从山西大规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复盐场、发展生产,史称“洪武大移民”。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登基后,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迈克尔杰克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迈克尔杰克驴并收藏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