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6章 李白: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