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云疏一群人裹紧身上的外袍,跟着王夫子依次上了前往竟陵府的马车。



因着路上需要三四日的工夫,出于安全考虑,她们这一群人,蹭的是张皓家的车队。



他们家的生意做得很大,每月都会有车队往返于竟陵府,这不刚好就被她们一群人赶上了。



这个时代,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途径很是局促,除了听家中长辈和夫子讲授,就是自己看书获得。



可是,阅读大量书籍对一个古人来说何其艰难。



诸葛云疏记得班固的《汉书》中有一句:“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不难看出书籍在古代的金贵程度。



所以,马车中的四人,对于王夫子说的这些故事,听得那是‘如痴如醉’。



王夫子,道:



“本朝一位官员,至于是谁,为师不便说为了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发明了一种增强记忆法,每日读书,都把不熟悉的部分誊写下来贴在墙上,一日至少十段,从早到晚反复对着墙诵读,直到熟读熟记为止每日不断,贴满墙壁后把熟背的撕下来,再贴新的,一年下来就背了上千条内容,数年之后,满腹经纶”



“”



“本朝有位姓柳的举子,会试时答卷欠佳,被‘点落’。但一位吴姓官员却把这位举子的答卷又提了出来,后经过一番运作,最后这位举子不仅答卷合格,还被录取为分场考试第一名。发榜后,熟悉此人的举子不满,一同去告发最后这位吴姓官员与柳姓举子差点丢了小命。”



听到最后结果,四人很是气愤,王怡忍不住开口,道:



“夫子,弟子不解,根据本朝律法,像这样大型的科考舞弊案,主要涉案人员和当事人,一般不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吗?为何这个案子最后会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潦草结了案?”



吴姓官员官职降了两级,柳姓举子五年不得参加会试。



相比于那些被杀了头的舞弊案同僚们,他们不心虚吗?



张皓见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啊,虽说这位吴姓官员‘重情重义’,为了报答落魄时柳姓举子的100两金子之恩但他因强夺同乡妻为妻,最后导致这位妻子上吊而死,柳姓举子明知此人品性恶劣,但为了其才华,还赠金子解决此人燃眉之急;吴姓官员明知官场舞弊律法不容,还为了报答危难时出手相救的柳姓举子而冒险鼎立之助怎么看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夫子听了张皓如此耿直的话,不由地挑了挑眉头,然后把目光投向还没有发表意见的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两人身上。



诸葛云初见此,仔细想了想,恭敬回,道:



“学生愚钝,从夫子讲述的这则事件中,只觉本朝律法有待完善,为何男子因一己之力害死女子就可以逍遥法外,而女子或有意或无意害死男子,或多或少都要遭受牢狱之灾,学生认为,很不公平。”



张皓一脸懵,他佩服地看向这位敢于质疑本朝律法的猛人。



诸葛云疏和王怡两人听了倒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王夫子听了满意一笑,又看向了诸葛云疏:



“云疏,对于吴姓官员和柳姓举子免于死刑这件事,你怎么看?”



诸葛云疏想了想,如实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胖达爱生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胖达爱生活并收藏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