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支区区18人的队伍迅速从克钦军手中抢回了几分优势,而在第七旅“高级填线步兵”的配合下,原本岌岌可危的户里阵地居然就这么稳定下来。
两发标枪毫无悬念的建功,而在丧失了水面上最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克钦军的攻势也为之一缓。
就是因为他选择了在接近清水河战区附近后全员下车步行。
“1的装甲很脆,不用过多考虑发射角度,能打到就行。”
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原因很简单,户里附近的地形有些“过于平坦”了。
就在东风兵团的两个小组进入阵地的同时,陈沉带领另外两個小组已经开始向阵地东侧机动。
短短3分钟时间,已经有两个重机枪阵地哑火,超过3名敌方指挥员被击毙。
正在对同盟军阵地进行压制的克钦军立刻陷入了混乱-——当然,他们的混乱也许并不是仅仅因为这一枪。
他之所以会延迟到达?
那些原本在天上乱飞的子弹现在都已经压低了高度,他们按照预定计划组织起来的第一轮冲锋,居然被轻而易举地打退了!
更要命的是,哪怕在撤退的过程中,追击他们的子弹也从未停下来。
这无疑是极大地降低了户里阵地的防守压力,在河对岸陷入一片混乱的同时,已经渡河的克钦军也陷入了迷茫。
如果此时有一发迫击炮弹落下,那造成的杀伤
将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真的只是作为填线步兵吗?
不,他是为了带
()
第412章 坠落
第(2/3)页
走手头上能收集到的全部单兵火箭筒。
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来自身后的支援火力变弱了,也明显感觉到射向自己的子弹变得越来越要命。
敌方被他那辆过于显眼的猛士指挥车吸引,原本盘旋在空中的两架战斗机被吸引飞向了车队方向,而这短短3公里的距离,恰好为他们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动窗口期!
在这样无比紧迫的形势之下,刚刚抵达的东风兵团立刻调整了部署,陈沉放弃了原定隐藏位置出其不意的斩首策略,而是直接介入了双方对户里阵地的争夺,直接用两发标枪,让正在河上快速机动的两艘突击艇彻底沉入了水底。
“就地下车隐蔽,放弃所有装备。”
他们并不是要前去支援滚弄阵地,而是要在阵地的正东方向,去寻找合适的制高点,想办法打掉俯冲攻击的战斗机!
陈沉的身上罕见地没有穿厚重的四级防弹衣,而是选择了防护性更低、但也更轻便的三级防弹衣。
这给了东风兵团加入战场的机会,在同盟军第二连、近卫排的掩护下,东风兵团两个小组带着第七旅的私兵成功进入了阵地,而紧接着,战斗立刻进入了白热化。
这些私兵最大的作用不是战斗员,而是背夫!
他们终究是慢了一步,大量步兵已经在重火力的掩护下跨过了怒江,开始对户里阵地上的同盟军发起进攻,局势一度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
两发标枪毫无悬念的建功,而在丧失了水面上最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克钦军的攻势也为之一缓。
就是因为他选择了在接近清水河战区附近后全员下车步行。
“1的装甲很脆,不用过多考虑发射角度,能打到就行。”
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原因很简单,户里附近的地形有些“过于平坦”了。
就在东风兵团的两个小组进入阵地的同时,陈沉带领另外两個小组已经开始向阵地东侧机动。
短短3分钟时间,已经有两个重机枪阵地哑火,超过3名敌方指挥员被击毙。
正在对同盟军阵地进行压制的克钦军立刻陷入了混乱-——当然,他们的混乱也许并不是仅仅因为这一枪。
他之所以会延迟到达?
那些原本在天上乱飞的子弹现在都已经压低了高度,他们按照预定计划组织起来的第一轮冲锋,居然被轻而易举地打退了!
更要命的是,哪怕在撤退的过程中,追击他们的子弹也从未停下来。
这无疑是极大地降低了户里阵地的防守压力,在河对岸陷入一片混乱的同时,已经渡河的克钦军也陷入了迷茫。
如果此时有一发迫击炮弹落下,那造成的杀伤
将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真的只是作为填线步兵吗?
不,他是为了带
()
第412章 坠落
第(2/3)页
走手头上能收集到的全部单兵火箭筒。
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来自身后的支援火力变弱了,也明显感觉到射向自己的子弹变得越来越要命。
敌方被他那辆过于显眼的猛士指挥车吸引,原本盘旋在空中的两架战斗机被吸引飞向了车队方向,而这短短3公里的距离,恰好为他们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动窗口期!
在这样无比紧迫的形势之下,刚刚抵达的东风兵团立刻调整了部署,陈沉放弃了原定隐藏位置出其不意的斩首策略,而是直接介入了双方对户里阵地的争夺,直接用两发标枪,让正在河上快速机动的两艘突击艇彻底沉入了水底。
“就地下车隐蔽,放弃所有装备。”
他们并不是要前去支援滚弄阵地,而是要在阵地的正东方向,去寻找合适的制高点,想办法打掉俯冲攻击的战斗机!
陈沉的身上罕见地没有穿厚重的四级防弹衣,而是选择了防护性更低、但也更轻便的三级防弹衣。
这给了东风兵团加入战场的机会,在同盟军第二连、近卫排的掩护下,东风兵团两个小组带着第七旅的私兵成功进入了阵地,而紧接着,战斗立刻进入了白热化。
这些私兵最大的作用不是战斗员,而是背夫!
他们终究是慢了一步,大量步兵已经在重火力的掩护下跨过了怒江,开始对户里阵地上的同盟军发起进攻,局势一度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