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直升机,陈沉最后检查了一遍,把枪支弹药全部收集起来带走,确定没有其他物资之后,便跟大鸟一起返回了预定的伏击地点。
而就在他们返回后不到5分钟,前出侦查的杨树那边,便出来了发现敌人踪迹的报告声。
“人来了。”
杨树的声音很低。
“10艘船,6艘小型快艇,4艘武装货船,至少一百人,距离我大概800米左右,距离伏击阵地1500米。”
“岸上也有人,看不清数量,距离我200米,距离伏击阵地1000米。。”
水陆并进,散兵侦查。
看来直升机坠落之后,对方也已经提高了警惕。
这下就有点麻烦了。
伏击的东风兵团陷入了两难的处境,如果先打掉岸上的目标,就意味着己方的埋伏全部要暴露。
而如果不打,把他们放到更近的距离的话,危险程度又会大大上升。
伏击战的难度骤然上升,这也导致了更高层次策略的动摇。
策略进入了决断区间,陈沉必须在对方继续前进到交火距离之前决定,到底是当机立断地逃跑,赌一赌运气、赌一赌这艘突击艇能在接下来水文环境极度恶劣的河道中摆脱快艇的追击,还是坚守原地,把追兵彻底打服。
“团长,怎么办?”
架着机枪的白狗通过对讲机问道。
“丛林游击打不了啊,要保船。”
“要打就必须先解决对方的地面部队,但是我们人手太少,杀伤效率太低”
听到他的话,陈沉眉头紧皱。
他下意识地站起身,观察周围的地形。
图上的信息仿佛有生命一般呈现在了陈沉的脑中,而也就是这一刻,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
是的,必须解决地面部队。
是的,东风兵团的人手太少,在丛林中的杀伤效率太低。
但问题是,杀伤不一定是必须要用人、用枪来完成的。
或者再退一步,要解决地面部队,不一定真的必须要靠“杀伤”。
陈沉摊开地图,仔细观察着地形,结合手上的gps,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们所在的急流区其实有两条岔道,一条向西北通向北边,一条向东南通向景栋。
中间是一片丛林茂盛的三角形区域,面积大概有5平方公里。
而敌人的地面部队要靠近己方、到达己方埋伏的急流区,就必须要跨过这片三角区域。
他们在这片区域的行进时间至少会达到30分钟以上。
在有大量助燃剂、以及猛烈西风的情况下,火燃起来需要多久?
手里从油船上摸过来的两大桶油,有用了。
当时自己确实只是担心燃油不足,可有一说一,心里也是存了一个隐蔽的心思的。
万一真搞不了了,真的没路走了,就放火烧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