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书籍读了起来,其实这本来就是他们以前在一起的状态。王伟峰觉得这是最舒服的朋友关系,没有什么过多的利益考虑,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想说话就说,不想开口就独自安好就好了。



周日中午早早地吃过午饭,刚过12点王伟峰和刘坤就从家里出发回学校了。这次上学去两个人一人一辆自行车,王伟峰自行车的后座上绑着一个纸箱子,里面有妈妈给带的煎饼,还有自己的衣服、书籍这些。



王伟峰的自行车是假期里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损坏的厉害。这辆二八圈的金鹿牌自行车,全身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手刹也坏了,幸好这个车是可以用链条脚刹的,王伟峰平时可以不用手刹的。



两人一前一后,骑着自行车一路叮叮当当的往学校去。王伟峰和刘坤选的是一条路线相对近的小路,但是比较崎岖。先要跨过刘坤村边的小河,没有桥的那种,过河得把鞋子脱了提在手里推车过去。



小路的路边都是庄稼地,其实这路就是临近村庄的农民出门种地走出来的小道。这个季节还是夏天的尾巴,玉米高粱大豆都还在最后鼓劲生长的时候。一路绿油油的,高高低低的庄稼,路边的野草野花开满山坡煞是好看。



两人一路沿着崎岖的小路走了好远才能岔上大路,小路崎岖不说还有不少的大陡坡,这种陡坡就必须下来推车,不过下坡的时候就可以省力了。走上大路就好走些了,大路上小轿车基本没多少但是有不少拉货的大货车,这应该是县城连接其他县市的省道。



大路延伸的尽头是一座一两公里的滚水桥,滚水桥就是修在河底的桥,河里水大就会淹没,水位下降桥面就回露出的那种。滚水桥的两端都是高高的土坝,翻过桥就到县城了。听老人说,从王伟峰他们家到这里要20公里,他们骑车基本要走一个半小时。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就进了城的东边,县一中在城的西边,他俩需要穿城而过。北方的县城道路还是很宽阔的,但是就是这个年代的房子普遍就是五六层。



王伟峰一路到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记忆,路边的暖气管道,冬青树丛还有那电线杆子都让他倍感亲切。



他们走的这条路是县城的纵向三条街的北街,路两侧建筑基本上算是新修的,路的最西边就是县城车站,车站前面继续向南再过一个路口向西一拐就到县一中了。(2/2)

章节目录

薄纱世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鲁诸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鲁诸公并收藏薄纱世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