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霞说的那条路的确很近,三个人很快就从李永霞家到达东山庄镇的几个村子了,基本上是翻过两座山从侧面绕过的。经过勘查这条路走得通但是自行车还是有困难的,空车子还将就,如果自行车后座载着东西那就想都不要想了。



“李永霞,平时你们一般是什么时候走这条路呀?”王伟峰发现这算是有路的,但估计应算作没人经常走的那种路。



“我们村上山种地走的呀,东山庄那边估计也是种地才走吧。”李永霞说。



“咱回去吧,自行车都还在山下边呢,这咋运输酒瓶子呀?”穆保国说,



“你们家有木头车子吧?李永霞”王伟峰问道,“种地送粪能过来的吧?”



“送粪一个人推,一个人拉,能过来的。”李永霞说。



“那就好了呀,咱把自行车放李永霞家,推木头车子过来收。”穆保国闻弦知意机灵的说。



“俺家有木头车子的,你们两个试试吧。”李永霞也迅速反应过来答应到。



这两人还是很有默契地明白了王伟峰的意图,王伟峰点点头表示他们今天就先试试独轮车吧,如果还不行咱们想去收酒瓶子,那就只有肩膀扛了。



木头车子也就是山东地区的独轮车,或者叫“鸡公车”,有点类似建筑工地的小车。只不过车子的整体是用木头打成的,下面有个相较自行车更为粗大的轮胎,上面安装有粗大的木头支架,车把有根宽带子。



推车的人把带子挂在脖子后肩膀前,双臂把好平衡,肩头可以用力,身体可以支撑,比建筑工地的小车更为省力。力气大的人一次可以用木头车子运输载重达600、700斤的东西,这种独轮车是山区的重要运输工具,还不太挑路,一般能够走人就能过去。



就这样,王伟峰穆保国两人借了一辆独轮车开始了今天的试水。经过实验,两人发现虽然王伟峰个子高大但是不太适合”驾驶”这种车辆,因为个子太高的话独轮车的重心就高,重心高车子就不好掌握平衡。



最后只能由穆保国来推车,王伟峰在车子上坡的时候在前面用根绳子拉着,下坡的时候在穆保国身后帮忙拽着,路好走的时候王伟峰来“驾驶”。



从此,王伟峰和穆保国两人就以李永霞家为“前进基地”,早上把自行车寄存在李永霞家,推着借来的木头车子翻山越岭去东山庄镇收酒瓶子,下午两个人在独轮车上垫上厚厚的青草把酒瓶子轻手轻脚地运回李永霞家。



假如时间早的话两个人就用自行车载些酒瓶子去收购站卖掉,时间不早的话就空车回家,等酒瓶子积攒多了两人安排一天集中运去收购点卖掉。



东山庄镇的确要封闭些,估计也是因为路难走,平时很少有收破烂的来。其实大家都明白越是生活困难的地方越没有破烂可收,家家户户恨不得“骨头里熬出油”来,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



不过越是这种地方酒瓶子就更是容易积少成多,接近十天半个月的,穆保国和王伟峰两人还是每天都有不错的收获,就是走的远些,干的累些。



李永霞有时候没事的话也跟着他俩一起去帮忙,她爸爸妈妈也和大多数农村家长一样不太管她。她父母看着李永霞的两个同学每天勤勤恳恳地倒腾几个烂瓶子,卖了酒瓶子还跟他们买点点心之类的,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其实李永霞父母偶尔也留两个男孩子吃顿便饭,但是一般第二天王伟峰都会买瓶酒或者买点糖果之类的带给李永霞的弟弟,这样一来二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薄纱世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鲁诸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鲁诸公并收藏薄纱世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