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



没办法,谁都知道这是桩苦差事儿,去就要面对已经闹起了兵变的西北将士,和即将兵变的西北将士,以及虽然不会兵变,但是随时可能撂挑子的西北将士。



虽然以冯唐的威望和资历去了之后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是没有银子,面对怒火中烧的将士们,完全可能被陷在那里成为人质,这也是冯唐咬着牙不肯松口的缘故。



既然办不好,那还不如不去,去就要有把握才行。



“那就是没谈好?那你们打算怎么办?”永隆帝烦躁地敲了敲御案,提高声调:“总不能强压着冯唐去吧?去了解决不下来,还不是朝廷的事儿?”



张怀昌没有因为永隆帝的发火而惊慌,在都察院担任左都御史时他就没少面对永隆帝的怒火,现在到兵部担任尚书,他就更不会在意了。



“总归要谈好的,无外乎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罢了。”张怀昌显得很平静,“冯唐也很清楚,朝廷之所以裁撤西北四镇,那就是因为财力不足以支撑,如果真的朝廷财力丰足,又何必如此为难,做这样的选择?”



永隆帝死死地盯着自己这个兵部尚书,良久不语。



对这个兵部尚书,他是不太满意的,远不及原来的兵部尚书张景秋贴心,但是毫无疑问张怀昌和内阁更能协调好,而有内阁的支持,也能对这些武将有更大的发言权。



“张卿,西北之事不能拖,而且朕有些担心昔日宁夏叛乱后来招安的那些叛将在其中有无作祟?龙禁尉那边朕已经安排他们去查了,若是彼辈又在其中兴风作浪,定不能轻饶!”



永隆帝丢下阴恻恻的话语,拂袖而去,张怀昌只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御座行礼之后,黯然退场。



说得简单,不能轻饶,像刘东旸、刘白川、土文秀以及许朝这些将领,当年都是叛军中的核心人物,后来在出征沙州和哈密之战中也曾立下了大功,怎么可能和这一次西北兵变没有瓜葛?



前车之鉴,朝廷也很清楚西北的痼疾,但奈何财力不足,要先保蓟辽和宣大,自然就只有舍弃三边的利益了。



当初平叛之后柴恪忙不迭地卸任三边总督回京,那还不是觉察到了那是个烫手山芋,呆上几年,积怨日久,自然就要爆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怎么应对?



别说你是三边总督,你就是内阁首辅,没银子一样没辙。



能怎么办?还不是只有和冯唐磨嘴皮子,另外逼一逼冯铿,争取让他在发卖一策上能多弄些银子出来,减轻朝廷压力,也算是变相为其父多筹措些银子。



张怀昌走出宫门,忍不住哑然失笑,这么巧,就赶上了让这对父子,有点儿意思。



“张大人?”从宫外过来一行人,当先一人老远就看见了张怀昌,赶紧过来见礼,“张骕见过张大人。”



“哦,禄王殿下?”张怀昌也回了一礼,打量着这个相貌堂堂的少年郎,“这么晚了,禄王殿下还要进宫?”



“嗯,听闻父皇身体好一些了,张骕要去问安。”张骕毕恭毕敬地道。



张怀昌点点头,“本官刚去见过了皇上,这会子皇上应该回宫休息了,殿下赶紧去吧。”



“父皇可是为西北兵变之事烦扰,才招大人相商?”本欲举步,但是少年郎又突然停住脚步,再度一揖问道。



张怀昌有些诧异,这位禄王殿下才多大,十四岁吧?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数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瑞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根并收藏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