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米西谈成这事,此行主要目的已然算是达成,方临回去,来到安顿落脚的客栈,随行的张大夫找来。



——因为担心秋秋姐弟三个,他们一行带着大夫,这个张大夫还为方母治疗了晕船。



“张大夫,可是有什么事情?”方临问道。



张大夫张了张嘴,不好意思道:“我有一个好友李东璧,曾在太医院任职,任六品的太医院判……”



莫要看太医院判只是一个六品的衔,但靠手艺为生的官与其他的官有着本质区别,能入太医院,已经算是举国知名的大夫了,顶着这个头衔,无论走到何处皆是受人尊重。



“我那位好友,在太医院三年,阅尽各类医书后,深感自身医术浅薄,有诸多疑难需要实践求证,毅然辞了这官,返乡开堂问诊,研究医学,期间多次离家,足迹踏遍湖广、南直隶各地,耗尽心血,总结写出《本草纲目》一书……”



“等等,你说什么?《本草纲目》?”



方临方才听到‘李东璧’,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直到听到《本草纲目》,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李时珍么?



‘果然,这是和前世相似的时空,许多人和事都在按照前世的轨迹演变,如‘一条鞭法’的改革,如兜兜转转出现的魏忠贤,还有如今的《本草纲目》!’



他暗道着,听到李东璧就在外面,连忙将对方请进来。



李东璧是个消瘦、清隽的中年人,蓄着长须,见到方临作揖,说出了来意:“某半生行医,耗尽二十年心血,写下《本草纲目》一本医书,本以为,书成之后,该有书商争相来购买文稿,靠着此书,能让后代衣食无忧,可不想,居然无人问津……即使去往应天,不收钱向各大书商推销自己书稿,希望能刊行于世,那些书商也无不婉言谢绝……”



其实这也难怪,时下正流行通俗,那个会潜心下来去读这种难懂的医书?既然没人读,出版了也是赔本,哪个书商会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可以说,前去应天,不要钱请求刊行都被拒绝,这是对李东璧打击最大的一次,他可以不要名、不要利,然半生心血都不被承认,这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离开应天,我又来到京师,想着民间书商不愿刊印,那就去寻官府,望官府出资,谁曾想官府亦是无意接收……”



在这之后,李东璧碰到张大夫,得知方临这个淮安书商界的龙头也在京师,才打算来方临这里碰碰运气,这已然是最后的希望。



方临听着对方的经历,下意识又是想起米西对大夏人的评价,‘在大夏人中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



‘何止科学,就连医学都是如此啊!’他深深叹息。



在大夏这片土地,精英基本都是进入官场,如医师、匠人,这些都是下九流……其实医师都还好,如匠人种种,多是斗大字不识。



方临不是说大夏匠人蠢笨,实际上,大夏匠人很是厉害,如火枪,拆解之后,在没有流水线的情况下,都能纯手工复制,但因为他们基本斗大字不识,文化基础不够,也只能复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要整理归纳,系统性科学研究,却是不可能。



“先生放心,我愿意买下《本草纲目》书稿,等回到淮安,便即刻差人,刊印于世。”



方临对李东璧作出承诺,并邀请对方将家人接去淮安,到了淮安后,无论是搜集医书、药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临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吃红薯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红薯不并收藏临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