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藏在土里。



现在,他能够提出变法。



也能够要推行得下去,就是朱载坖已经用了另外一种办法,让整个天下的财富,无形中增长了起来。



土地的产出,似乎不再成为唯一。



严嵩不懂得商贾之道,却也在他的儿子严世蕃的一番操作之下,看出了一点苗头。



就拿天津卫来说。



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人口不足一万人。



现在才多久,人口都快要达到三万人了,而且还在持续地增长,随之增长的还有财富。



就连从天津卫到京师这一段路上所经过的各个县城,也都受益匪浅。



而且现在听他儿子严世蕃传来的消息,有人已经举一反三的弄出了各种海鲜鱼干,出村的时间更久,也就可以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去。



唯一制约他们的也就只有玻璃厂了。



那种能够装鱼干的玻璃瓶子,造价还是很贵的。



不然销量还会继续增加。



那都是银子。



比种地来得都快,来得都多。



从而使得大明的税收,也跟着水涨船高。



虽然现在只是全额地补发了各个官吏的俸禄,算是一种收入和支出持平的阶段,但往后肯定会实现涨俸禄的时候。



毕竟,变法过后的地方官员们,俸禄已经翻了一番。



随随便便都足以让一家人过得衣食无忧,还有结余。



“朕打算在全国推行免除徭役,免除赋这一国策,不知严爱卿认为可行否?”



想要稳定地方。



喂饱当地的士绅官吏是一个方法,但给当地的百姓们减轻负担也是一个方法。



嘉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



也就只能选择最快的办法来应对这一次的危机。



浙江那一块地方,离着应天府很近。



他不确定,应天府的南京城中,到底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



此时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上一次提出免除徭役之类的,只在大同和京师附近给推行了出去,最后发现,大明的税收并没有减少。



反而还有所增加。



于是又免除了路引这种官府限制人员流动的律法。



“回禀皇上,大同已经试过了,效果还不错,臣认为皇上此册可行,唯一可虑的就是,更远地方的官府,封锁消息之后,不为百姓们所知。”



上有政令,下有对策。



是几千年来,官吏们的常用手段。



要不然也不会有山高皇帝远这种说法。



严嵩的话,不是妄言。



嘉靖也心里清楚这一点。



“做了总比不做的要好得多,往后总会有办法来解决的,现在重要的是要稳住民心。”



嘉靖揉了揉发痛的脑门。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的父亲是嘉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秋各半并收藏我的父亲是嘉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