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流民的主因。



当流民逃税,逃的就是人头税。



在任何地方当父母官,最难的问题永远都是如何才能把人头税收上来。



真正能把人头税一分不差收上来的县,不能说没有,但也绝对是极少数。



实际上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人头税,都是依靠当地官府通过其它渠道收来的银子填补。



其中填补最多的就是衙门里当差的这一部分人的人头税,不光是他们,还包括他们的家人,



如果这些人的人头税官府不买单,他们几乎一个都剩不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衙役工资极低,但依然能维持家用的主要原因。



给流民办户籍了就要每年去收他们的人头税,如果交不出来就要官府出钱来填补,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是担了天大的干系,李景山绝不相信侯垚会搞不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是既然知道又明知故犯,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敢如此胆大包天?



李景山微微摇头,想不通,实在想不通,这个新来的知县,竟让他有种难以招架之感。



……



侯垚兴奋地回了官邸,拉着余秀儿的手开心地转圈:



“娘子,成了,那个姓李的说了,只要能交出人头税,办户籍的事很容易,



走,去找老熊他们明天让他来衙门申报,先在本地招募一些人手,之后再慢慢地把我们的人弄过来。



只要有了户籍,咱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余秀儿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嗯,相公,那我们先去找熊大匠吧。”



侯垚换了常服,带着余秀儿和周铁生出了南头城东门。



南头城东面有一条大沙河。



八天前熊雨石就带着几个熟手上了岸登陆,到了南头城外。



跟周铁生接头之后,这些天大家就一直在四处寻找合适的建窑地点,



最终发现在大沙河附近的一处高地非常适合建窑,



这里离南头城大约四、五公里,不近也不远,周围有几个村子,但是田地不多,没有太多纠纷。



顺着大沙河可以直接出海,也方便玻璃的运输。



于是侯垚当即便决定将窑厂建在这里。



短短的几天时间,这里已经搭好了几座木屋,窑厂也的主体部分也建得差不多了。



侯垚三人驱骡车赶来,熊雨石正指挥着几个新招募的流民挖第三座窑洞。



“老熊,你过来。”



熊雨石回头,见侯垚进来了不敢耽误,赶紧跑上前来:



“公子,余帮主你们怎么亲自过来了。”



侯垚笑道:



“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们的进度,很不错,几天时间就建成这样,看来可以开窑了啊。”



熊雨石憨憨的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重生之四海帝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尚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尚恩并收藏重生之四海帝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