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崇祯与皇太极都是明朝末年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们在用人和军政谋略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急躁的性格和面对大明官僚机器整体素质下沉的情况下,他对文武官员越来越缺乏信任。



崇祯认为,内臣都不堪使用,不得已大量启用宦官,对于使用宦官内臣,崇祯也出了不得已的苦衷:



“文武各官,朕未尝不信用,谁打起精神实心做事?只一味朦徇诿饰,不得已差内臣查核,原出一时权宜,若是差来不行,差他做什么?你们外臣果有肯做事,朕何必要用内臣。”



当时对于皇帝使用宦官的危害,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宦官内侍之流,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



此外虽然能够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然而17年里,却是庸才遍地,以当时最重要的阁臣为例,总共五十人。



其中周延儒、温体仁为首辅最久,可周廷儒实庸笃无材略,且性贪,另外的温体仁专务刻核,迎合帝意,且在其任内,未闻其进一善言,未闻其行一善政。



要命的是,负责明朝军事的总督、巡抚、总兵、副总兵大多不懂军事,鲜有能带兵之人,尤其在毛文龙和袁崇焕死后,当时整个大明已经没有真正的大将。



如王洽在担任兵部尚书后,以至于到了不习边事,闻惊仓惶无以应。



相反皇太极在使人用人上更为从容,首先其父给他留下了重要的四梁八柱的几大贝勒和子侄们。



皇太极在崇祯四年,战役中俘获了祖大寿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他故伎重演,给他们最好优待,并以此招降祖大寿。



第一次祖大寿熬住了,第二年皇太极再次围困城中断粮的祖大寿,这次与祖大寿城下之盟。



为了表示对祖大寿的充分信任,让他做先锋带兵攻打锦州,在锦州城下,祖大寿甩开大队人马逃入城郑



此时皇太极招降的战略高度和眼光再次表现出来,他亲自好安慰与祖大寿一起投降的降将,并给祖大寿的儿子们赐予宅院,将祖大寿与他们区别开来。



虽然此后历经了漫长的七年才再次俘获祖大寿,这一次,祖大寿以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极依然对其诚恳劝慰,最终祖大寿被彻底征服。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后来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重要的汉人归降,满洲人夺取下根本无法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努尔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只是一个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权的大明高级将领。



尽管那时没有具体目标,到了皇太极这时,对于招降的整体战略部署越来越清晰具体。



明崇祯十五年,这年三月,明朝和满洲之间发生了一次关键性战役——松锦州之战。



作为战略要地的锦州,洪承畴是最高驻防将领被俘后,也曾想以死殉国,但对自己下不了手,他在监狱里日夜痛骂,拒绝饮食。



皇太极对此早有准备,耐心思想服工作,给他精美衣食待遇,甚至不惜让大玉儿和洪承畴发生某些联系。



他还时不时还要去监狱中亲自探望,当看到洪承畴衣服单薄时,脱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给他披上,并且温和问道: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物语000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物语000并收藏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