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8章 崇祯的感慨
随时会被后金攻破,能否得救,就要看当时已经赶赴锦州的明军辽东统帅孙承宗的本事了。
而后金军队在皇太极的指挥下,把大凌河城用壕沟围住后,也开始围而不打,坐实了要围城打援。
大凌河城被围困十后,明军开始动了,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明军从锦州四次出兵救援大凌河城。
其中,首次出兵两千,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出兵六千,最后一次是尽出精兵四万。
结果,明军的四次救援行动全部失败,每次都败得相当惨,最后一次的四万大军还全军覆没
从整个战争的过程看,明军在救援大凌河城时,显然是犯了兵家大忌。
明军的战斗力本就不如后金军队,还采用添油战术,逐次增援,没有集中兵力和强大的后金军队决战,以获取更大可能的胜利机会。
虽然集中兵力也未必打得赢,但这种添油战术也让老帅孙承宗备受指责,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大污点。
后人在复盘“大凌河之战”时,也会很疑惑,孙承宗也是老谋深算,并非不知兵。
他肯定也知道后金的围城打援的打算,以及明军战斗力跟后金军队的差异,可他为何还要分批出兵救援?
孙承宗对上述明军战斗力的缺点,以及分批救援的成功可能性极低,都是一清二楚,但他没有多少选择,他要计算的还有政治账。
首先,大凌河城危在旦夕,谁也不知道后金会什么时候拿下城池。
当时跟城中已经断绝和外面联系,在锦州的明军也无从得知城中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五?十?一个月?完全不清楚。
在外围的明军,只能不断派军过去,哪怕打不过去,也要让大凌河城中的守军看到希望,坚定他们守城的决心,
而且,这一战,不管战争过程如何,只要失败,作为主帅的孙承宗就要背责,他必须做出积极主动的行为,否则,在朝中的政敌不会让他好过。
军事上,添油战术不可取,但政治上必须做出姿态,不停去救援的姿态。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锦州城、松山城中的关宁军,也在逼孙承宗不停地派兵去救援。
因为大凌河城中围着的是祖大寿,大凌河城对关宁军来,是无所谓守不守得住的,但祖大寿对整个关宁军系统来,就太重要了。
当时,辽东将门及关宁军的头号首脑就是以祖大寿为首的祖家势力,他要是完蛋,不管是战死还是投降后金,对关宁军来,都是毁灭性打击。
朝廷都知道祖大寿的重要性,“己巳之变”时,袁崇焕被捕,祖大寿马上带兵擅自离开,崇祯皇帝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敢治他的罪。
有祖大寿在,辽东将门和关宁军就是一个整体,能团结起来跟朝廷讨价还价,独占辽东,独占辽饷。
万一祖大寿不在了,这个利益集团不能短时间推出让人信服的首脑的话,就极有可能分崩离析。
所以,在后方以吴襄为首的关宁军绝不会坐视祖大寿完蛋,他们即使知道添油战术不对,依旧会逼迫孙承宗出兵。
在最终的两军决战中,明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吴襄部的防线被后金军队攻破,他率先逃亡,导致明军失败
但在整个“大凌河之战”的四次救援行动中
而后金军队在皇太极的指挥下,把大凌河城用壕沟围住后,也开始围而不打,坐实了要围城打援。
大凌河城被围困十后,明军开始动了,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明军从锦州四次出兵救援大凌河城。
其中,首次出兵两千,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出兵六千,最后一次是尽出精兵四万。
结果,明军的四次救援行动全部失败,每次都败得相当惨,最后一次的四万大军还全军覆没
从整个战争的过程看,明军在救援大凌河城时,显然是犯了兵家大忌。
明军的战斗力本就不如后金军队,还采用添油战术,逐次增援,没有集中兵力和强大的后金军队决战,以获取更大可能的胜利机会。
虽然集中兵力也未必打得赢,但这种添油战术也让老帅孙承宗备受指责,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大污点。
后人在复盘“大凌河之战”时,也会很疑惑,孙承宗也是老谋深算,并非不知兵。
他肯定也知道后金的围城打援的打算,以及明军战斗力跟后金军队的差异,可他为何还要分批出兵救援?
孙承宗对上述明军战斗力的缺点,以及分批救援的成功可能性极低,都是一清二楚,但他没有多少选择,他要计算的还有政治账。
首先,大凌河城危在旦夕,谁也不知道后金会什么时候拿下城池。
当时跟城中已经断绝和外面联系,在锦州的明军也无从得知城中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五?十?一个月?完全不清楚。
在外围的明军,只能不断派军过去,哪怕打不过去,也要让大凌河城中的守军看到希望,坚定他们守城的决心,
而且,这一战,不管战争过程如何,只要失败,作为主帅的孙承宗就要背责,他必须做出积极主动的行为,否则,在朝中的政敌不会让他好过。
军事上,添油战术不可取,但政治上必须做出姿态,不停去救援的姿态。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锦州城、松山城中的关宁军,也在逼孙承宗不停地派兵去救援。
因为大凌河城中围着的是祖大寿,大凌河城对关宁军来,是无所谓守不守得住的,但祖大寿对整个关宁军系统来,就太重要了。
当时,辽东将门及关宁军的头号首脑就是以祖大寿为首的祖家势力,他要是完蛋,不管是战死还是投降后金,对关宁军来,都是毁灭性打击。
朝廷都知道祖大寿的重要性,“己巳之变”时,袁崇焕被捕,祖大寿马上带兵擅自离开,崇祯皇帝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敢治他的罪。
有祖大寿在,辽东将门和关宁军就是一个整体,能团结起来跟朝廷讨价还价,独占辽东,独占辽饷。
万一祖大寿不在了,这个利益集团不能短时间推出让人信服的首脑的话,就极有可能分崩离析。
所以,在后方以吴襄为首的关宁军绝不会坐视祖大寿完蛋,他们即使知道添油战术不对,依旧会逼迫孙承宗出兵。
在最终的两军决战中,明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吴襄部的防线被后金军队攻破,他率先逃亡,导致明军失败
但在整个“大凌河之战”的四次救援行动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