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4章 准备入关
有正白旗,多尔衮本人拥有十五个牛录,而且阿巴亥声称,努尔哈赤生前有遗言,传位于多尔衮。
可以形势相当复杂,皇太极一点不占优势。
五位候选人如果都各怀私心,确实结果有点麻。
问题是实力最强的代善,在儿子们的劝下,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代善的这个决定,让势均力敌的平,立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衡。
这就是皇太极能够逆转接班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又来了,当年德因泽状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认为,背后那双黑手其实就是皇太极。
那么代善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竞争?
又为何选择支持仇敌皇太极,而不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
皇太极不可能是德因泽的后台。努尔哈赤死后,德因泽和阿济根,跟阿巴亥一样,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泽是皇太极的后台,一定会要求皇太极出手相救。
皇太极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会救德因泽,可事实上皇太极并没有与德因泽发生任何关联。
其实玩阴谋的人,无论手段多高明,时间久了早晚会露马脚。
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极长期欺瞒而不自知。
至于同样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极为何就不吃,这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别看代善实力强,可事实上,他的儿子、侄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尤其是老大岳托和老三萨哈廉。
代善就是在子侄们的劝下,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支持皇太极。
托等人是如何服代善的呢?当时的局势呗。
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的未来还很不明朗。
大明虽然节节败退,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保证没了努尔哈赤的后金,还能不断创造军事奇迹?
除了大明外,南边有大明的死党朝鲜,北面有贼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后金就会被他们包饺子。
另外,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危机重重,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并不和睦,八大贝勒之间明争暗斗。
请注意,他们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装,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枪走火。
以代善的军事实力,登基不难,可要想制服他们实在不易。
代善是一个聪明人,又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衡量再三,觉得还是当个逍遥王爷更舒服。
此刻主动退还能捞个拥立之功,不然被轰下台那就惨了!
当代善见皇太极目光看来,他马上明白皇太极的意思,于是轻咳一声,上前施礼:
“皇上,臣认为肃亲王此言有理,趁明国秋收突然入关劫掠一番,不但可保大清安全过冬,蒙古人也能趁机捞些好处,双赢啊!”
在代善之后,郑亲王济尔哈朗立即上前躬身施礼:
“皇上,奴才以为肃亲王和礼亲王所言极是,臣支持两位亲王建议,不然明狗肯定会认为我八旗弓箭射不远了……”
这两位亲王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当然要力挺皇太
可以形势相当复杂,皇太极一点不占优势。
五位候选人如果都各怀私心,确实结果有点麻。
问题是实力最强的代善,在儿子们的劝下,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代善的这个决定,让势均力敌的平,立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衡。
这就是皇太极能够逆转接班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又来了,当年德因泽状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认为,背后那双黑手其实就是皇太极。
那么代善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竞争?
又为何选择支持仇敌皇太极,而不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
皇太极不可能是德因泽的后台。努尔哈赤死后,德因泽和阿济根,跟阿巴亥一样,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泽是皇太极的后台,一定会要求皇太极出手相救。
皇太极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会救德因泽,可事实上皇太极并没有与德因泽发生任何关联。
其实玩阴谋的人,无论手段多高明,时间久了早晚会露马脚。
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极长期欺瞒而不自知。
至于同样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极为何就不吃,这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别看代善实力强,可事实上,他的儿子、侄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尤其是老大岳托和老三萨哈廉。
代善就是在子侄们的劝下,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支持皇太极。
托等人是如何服代善的呢?当时的局势呗。
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的未来还很不明朗。
大明虽然节节败退,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保证没了努尔哈赤的后金,还能不断创造军事奇迹?
除了大明外,南边有大明的死党朝鲜,北面有贼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后金就会被他们包饺子。
另外,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危机重重,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并不和睦,八大贝勒之间明争暗斗。
请注意,他们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装,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枪走火。
以代善的军事实力,登基不难,可要想制服他们实在不易。
代善是一个聪明人,又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衡量再三,觉得还是当个逍遥王爷更舒服。
此刻主动退还能捞个拥立之功,不然被轰下台那就惨了!
当代善见皇太极目光看来,他马上明白皇太极的意思,于是轻咳一声,上前施礼:
“皇上,臣认为肃亲王此言有理,趁明国秋收突然入关劫掠一番,不但可保大清安全过冬,蒙古人也能趁机捞些好处,双赢啊!”
在代善之后,郑亲王济尔哈朗立即上前躬身施礼:
“皇上,奴才以为肃亲王和礼亲王所言极是,臣支持两位亲王建议,不然明狗肯定会认为我八旗弓箭射不远了……”
这两位亲王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当然要力挺皇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