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生连同他的集沃学校一夜成名之后,将香河市其他民办学校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他没让刘菊去打工了,而是留在身边专门负责招生就业的工作。



刘菊还是很有一套的。她不但能招得进来学生,也能将学生顺利送出去打工。



集沃学校因为一下招了那么多学生,市教育二话不说,当即给他批了一块职业中专的牌子。有了这块牌子,刘福生就从野鸡性质的培训机构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要说刘菊厉害,就厉害在她的思路与众不同。



在别的学校还在规规矩矩执行三年的中专教育时,刘菊在一年半之后,就将第一批招进来的学生全部安排去了沿海地区工厂打工。



这批学生有专门的老师带队。学生打工赚下来的工资,也不进入学生手里,而是由带队老师一笔拿走。老师给学生多少,全由学校说了算。



学校给出的理由是,他们都在实习期。实习期能有收入,已经很不错了。因此,一直没有学生质疑工资的多少。



学生出去打工了,就将地方腾出来给后面招进来的学生。



如此循环往复,短短三年时间,刘福生的学校学生就突破了万人。



刘菊认识刘福生的时候,还是一个未嫁的姑娘。可是刘福生已经成了家,家里老婆给他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刘福生是不希望刘菊另嫁他人的。他知道,刘菊嫁给别人,等于是他把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往外推。



可是他又给不了刘菊的名分。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刘菊主动说,她不在乎名分。



有了刘菊这句话,刘福生便顺理成章将刘菊收为己用。



有了钱。刘福生的腰杆子便硬了起来。



那时候,每到开学前夕,他办公室的门口,银行行长排成队,卑躬屈膝地对他笑脸相迎。做服装被子生意的,恨不得开口叫他爹。



因为谁都明白,搭上了刘福生这根线,钱便可以源源不断流进自己的腰包。



刘福生这辈子是没见过这么多钱的,也从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多钱。



就在他拿着巨款不知道该怎么花的时候,刘菊再次站了出来,让他拿钱买地盖学校。



刘福生心里想,盖学校可不是一点钱就能满足的。万一今后招不到学生,这投出去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



还是刘菊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让刘福生定下心来。



集沃学校是香河市第一家买地建校的民办学校,此举一度成为香河市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或许是命运眷顾刘福生。在他刚把学校建好后,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新规下来了。要求民办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校舍,才有可能进入普通职业专科的申报行列。



当时的香河,必须要有一家民办普通职业专科学校。符合条件的就只有刘福生一家。



在刘福生办学不到十年的时候,他拿到了国家普通专科学校的批文。



这就像一张护身符。进入国家教育序列,他的生源便能得到保证。毕竟,从此以后,他也将像香河师专一样,列入了国家高考录取行列。



集沃学院现在的身份与过去又有了显著变化。原来的专科在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天骄非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下南岳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下南岳1并收藏天骄非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