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弼在掌声中结束了演讲,他心里感到一阵畅快。当着保皇派大庭广众之下痛斥大清,这是少有的机会。



在掌声之中夏平走上讲台。



“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演讲,我有不同的看法。”沙坪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下面划上重重一横。



“我的理解,熊老师说的鞑虏指的是满清。现在的满清并非中华。这样说是不对的。”



“我中华乃百国之和,中华大地上有几十个民族,是几十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我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有几十个兄弟民族。汉满藏夷蒙及其他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都是兄弟姐妹。”



“圣人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赵逊带头鼓起掌来,侯春山跟着也鼓起掌。下面罗方舟,姜成东等人也跟着鼓掌。



"如果把中华比喻成一个家族,每一个民族就是家族里的兄弟姊妹。汉族在这个家庭里人口众多,当族长管家的时候也多。



但其他的兄弟姊妹同样也有管家的权利。



实事求是的说。自大清入主中国以来历届君主兢兢业业,并非庸材,传承了儒家文化,创造了康乾盛世‘,清军入关时,明朝人口大约四干多万。而到道光二十年,人口增加到四万万人,人口增加了近十倍。



夏平用平缓的语气继续道:“大家心平气和的想想。如果大清一无是处,不是让大家安居乐业。人口会这样增加吗?”



赵逊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此刻心里波澜起伏,但脸上依然毫无表情。



侯春山也无表情,但端茶杯的手在不停抖动。



熊良弼的定力就差了很多,他满脸怒容,胸口不停起伏。



夏平这是干什么?你可是还在和清廷打得不可开交。怎么眨眼之间就为他们说上了好话?



难道,夏平想投降,从中得到好处?



"中国历朝历代有一个规律。一个朝代大概两三百年就走向衰落。然后被另一个朝代代替。这又是为什么?"



“据我观察就是土地兼并。每个朝代刚开始时打碎了原有的统治阶段,朝廷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为恢复生产,大量给农民分配土地。比如说“湖广填西川,”



农民有了土地后,安居乐业。经济得到发展,但到了后期,又走上土地兼并的老路,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导致民不聊生。农民开始反抗。导致朝代的更替,"



大清开始执政时,人人都有土地。只要你勤劳,生存不成问题。”



但到如今近两成的人。占有八成以上的土地。而八成以上的人,只占有两成的土地,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没有饭吃就要造反,这就是大清动乱不停的原因。



大清是农业社会,农民在整个社会人口中占了绝大部分。谁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谁就会得到农民的支持。谁得到农民的支持,谁就拥有了天下。



不管是革命也好,改良也好。都要达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这些大清能做到这些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西川欲晓190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仁义袍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仁义袍哥并收藏西川欲晓1909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