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章 我不是粮神
虎狼镣铐,依然对着长公主深深一揖。
“仰城先生乃当世高人,为何侍贼?”
慕听雪不理解,按理说,他都看出自己是龙鳞万点金了,为何还要奉谢邑为主?这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因果报应,老朽命中该有此一劫。”
仰城先生云游四方几十年,精通紫微斗数,算无遗漏,“昔日家中老母险些被乡绅毒打而死,被覃岭王所救。”
慕听雪恍然大悟,对其人品又多了一丝敬意。
其他门客、谋士被捕之后,大多如倒豆子一般,把谢邑谋反的过程以及走私罪行,事无巨细交代,以求宽大处理,只有这位仰城先生缄口不言。
“先生可愿助我?”
慕听雪递出了橄榄枝。
仰城先生叹息:“老朽看到了王朝末年即将崩塌的末日气象。”
慕听雪问:“云煌真的气数尽了么?”
二百六十年,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差不多也该走到尽头了。
纵观华夏历史上的古代政权,差不多都是两百多年结束。
如果自己不曾穿越,云煌按照原有的世界线发展,那么极有可能是摄政王做了篡臣,似东汉末年那般,扶持一个又一个幼主,看不顺眼就废了,最后逼迫傀儡幼主“禅位”,天下大乱,分崩离析,七十二路反王群起而攻之。
母后虽然很疼爱她,从客官的角度来说,并非明主,她任人唯亲、赏罚不公;晏泱虽是她的爱人,从客官角度来说,真的是一个跋扈权臣,野心勃勃践踏皇室。
仰城先生打量着这位紫微帝星入命的女子:“何为气数?气是天定,而数是人为。”
慕听雪笑了:“先生说得对,事在人为。”
仰城先生并不乐观,他几月来夜观天象,见紫微帝星周围始终有一淡淡的血色光晕笼罩。
似……血光之灾。
长公主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
慕听雪收揽此人,有自己的算盘。
倒不是为了让他帮自己算命,事事占卜凶吉。她需要一个能够煽动舆论的世外高人。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形形色色的谣言和谶语,都是野心家们的斗争武器,于民间制造出“天命所归”的政治合法性。
什么“阿房阿房,亡始皇,大楚兴,陈胜王。”
什么“刘邦斩白蛇”为天命
什么“亡秦者胡也!”结果大秦真亡到胡亥手里了
这就有点儿像现代的饭圈文化,古人利用谣言、谶语蛊惑民众,再加上什么天人感应、祥瑞现世,营造出一种“我当皇帝,是全天下人共同期盼”的范儿。
仰城先生很显然精于此道,他说:“殿下给云煌带来了高产神粮土豆和红薯,上一个在史书记载中,有这个能力的,是神农。”
慕听雪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神农之时,天雨粟。”
仰城先生笑吟吟道,“神农得到天上降下的粟种,开始了农业生产。殿下得到了天朝降下的薯种,使百姓免于饿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仰城先生乃当世高人,为何侍贼?”
慕听雪不理解,按理说,他都看出自己是龙鳞万点金了,为何还要奉谢邑为主?这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因果报应,老朽命中该有此一劫。”
仰城先生云游四方几十年,精通紫微斗数,算无遗漏,“昔日家中老母险些被乡绅毒打而死,被覃岭王所救。”
慕听雪恍然大悟,对其人品又多了一丝敬意。
其他门客、谋士被捕之后,大多如倒豆子一般,把谢邑谋反的过程以及走私罪行,事无巨细交代,以求宽大处理,只有这位仰城先生缄口不言。
“先生可愿助我?”
慕听雪递出了橄榄枝。
仰城先生叹息:“老朽看到了王朝末年即将崩塌的末日气象。”
慕听雪问:“云煌真的气数尽了么?”
二百六十年,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差不多也该走到尽头了。
纵观华夏历史上的古代政权,差不多都是两百多年结束。
如果自己不曾穿越,云煌按照原有的世界线发展,那么极有可能是摄政王做了篡臣,似东汉末年那般,扶持一个又一个幼主,看不顺眼就废了,最后逼迫傀儡幼主“禅位”,天下大乱,分崩离析,七十二路反王群起而攻之。
母后虽然很疼爱她,从客官的角度来说,并非明主,她任人唯亲、赏罚不公;晏泱虽是她的爱人,从客官角度来说,真的是一个跋扈权臣,野心勃勃践踏皇室。
仰城先生打量着这位紫微帝星入命的女子:“何为气数?气是天定,而数是人为。”
慕听雪笑了:“先生说得对,事在人为。”
仰城先生并不乐观,他几月来夜观天象,见紫微帝星周围始终有一淡淡的血色光晕笼罩。
似……血光之灾。
长公主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
慕听雪收揽此人,有自己的算盘。
倒不是为了让他帮自己算命,事事占卜凶吉。她需要一个能够煽动舆论的世外高人。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形形色色的谣言和谶语,都是野心家们的斗争武器,于民间制造出“天命所归”的政治合法性。
什么“阿房阿房,亡始皇,大楚兴,陈胜王。”
什么“刘邦斩白蛇”为天命
什么“亡秦者胡也!”结果大秦真亡到胡亥手里了
这就有点儿像现代的饭圈文化,古人利用谣言、谶语蛊惑民众,再加上什么天人感应、祥瑞现世,营造出一种“我当皇帝,是全天下人共同期盼”的范儿。
仰城先生很显然精于此道,他说:“殿下给云煌带来了高产神粮土豆和红薯,上一个在史书记载中,有这个能力的,是神农。”
慕听雪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神农之时,天雨粟。”
仰城先生笑吟吟道,“神农得到天上降下的粟种,开始了农业生产。殿下得到了天朝降下的薯种,使百姓免于饿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