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也是经过计算的。
到达春明门的那一刻,第一缕阳光刚好升起来,照射在石碑的尖端平面上。
中举名单是写在两个巨大的木板上的,木板用红布包裹着,有专门的军士守护,等待着张绣的到来。
张绣骑着马缓缓而来时,四周人群如同浪潮一样跟随着从春明门涌出来。
翻身下马,来到文武石碑的中间。
中间建造起来一个三米左右的高台,张绣率领手下文臣武将登上高台。
乐声及时停止。
站在高台上,目光往下一扫。下面黑压压的人头拥挤在一起,每个人向他射来的目光都是激动、期待和惶恐的。
阳光照射在张绣魁梧的身上。
在老百姓的眼中,如同天上的神灵一般,折射着金光。
张绣朗声说道:“诸位!今日是我南阳学子科举考试公榜的日子,也是我长安历史性的一天,今天!我们所有长安城的百姓见证了第一批南阳状元的产生!本次科考之后,长安也会成立长安学院,我关中百姓的孩子也可以参加科考,成为学子的一份子。现在,就让我们见证第一批中举学子的出炉!”
然后转身喝令:“公榜!”
“嘭!啪!嘭!啪!”
瞬间,爆竹声和鼓乐声同时大噪。
震耳欲聋。
许多百姓捂起耳朵,微眯着眼睛,盯着红色大布的揭晓。
学子们纷纷屏息而盼。
文榜由刘晔负责掀开,武榜由马超负责掀开。
“哗!”
文武榜同时掀开。
众学子纷涌而上,将石碑围了个水泄不通,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啊!中了!中了!我考中啦!!”
忽地,人群中发出一声激动到破音的爆吼,赛过了爆竹的声音,随后,也有好几名学子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高兴地跳起来大吼。
作为本次科考的文武前三名。
诸葛亮、庞统、法正;
霍峻、王双、顾明;
他们六个人坐在高头大马上,身穿艳丽的状元袍,满脸喜悦地看着下方的人群,人群中时不时地朝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顾明的父母也在人群中。
一辈子的农民看到儿子骑在高头大马上,穿着亮丽的衣服活气神显,两人又激动又高兴,平时不待见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跑过来争相道喜。
人群中,庞德公、黄承彦满脸高兴地看着人头攒动的人群,笑得合不拢嘴。
庞德公望着张绣说:“主公此番科考考试,算是还天下百姓一个公平,也得到了广纳人才的目的,老黄啊!你的这个女婿不简单呐!”
黄承彦笑容满面:“简单的人能配上我黄承彦的女儿吗?如今关中平定,西凉韩遂不足为虑,日后,此子恐怕有龙凤之姿啊!”
庞德公不可否认地点了点头:“元直已经进入其帐下效力了,日后必然博得个封侯拜相之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