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时间。



温越救回来的几十万百姓总算是安置完毕。



建立了屯堡许多处,才算解决。



光是靠着宁远到山海关这条狭窄的通道,是安置不完这些百姓的。



所以在能利用的田地都利用完毕之后。



温越的目光放在了关内,靠近山海关的抚宁卫。



抚宁卫由祖季镇守着,也逐渐学着关外的办法,在周边屯堡,安置灾民难民。



同时温越也和永平府兵备道马溪国好一阵的沟通。



也有几万百姓安置在永平府内。



不过这些人的户籍,未来开垦的屯堡屯田该如何分配,好一番扯皮还没有定下。



温越也没有催促,反正现在如何定下。



未来这永平府还不是由他掌管,到那时,现在定下的都不作数了。



安置这些百姓,耗费了温越不少钱财。



银子就不用说了。



银子不值钱,花起来不心疼。



只是朝外买粮越来越难,没有办法,只能动用库存内的粮米。



根据后勤局的报告,原本库房内有米粮将近五十万石,现在就只剩下三十多万了。



发展到现在。



各屯堡能有余粮征收的,只有青牙堡。



从开垦田地到现在。



青牙堡有军田四十万亩了,每年可以征收粮食七万石左右。



而其他屯堡,能自给自足已然不错。



有些田地少的,遭了灾的,还要温越拨下米粮救济。



虽然这两年的时间。



在中前所、前屯卫、杏山堡、宁远城、塔山堡等地,算是新开垦了田地一百多万亩。



可相比于未来要分下田地的数量,还是相差百万亩之多。



而将以往的几十万百姓刚刚安顿好,还没有松口气。



这又来了几万灾民……



老天可见啊。



安置原来几十万百姓,已经花费了温越许多心思了。



到现在这些百姓还没有能够转成应有的效益。



而又因为灾害的原因,新开垦的田地今年能自给自足就已经不错,算是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可这样下去不行的。



明末天灾不断,不能每年都只能自给自足。



所以温越思来想去,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提高田地的产量。



当然,弄出杂交水稻那是不用想了。



现在田地的普遍收成在一石左右。



换算成后世的单位,也就是一百七八十斤左右。



温越要求不高,只要田地产量能够超过一石或者到两石,田地产量增加一倍。



那养活的人,便可更加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明末最强钉子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凶名赫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凶名赫赫并收藏明末最强钉子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