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到底有多火,看看到底有多少报纸在上面发表关于它的评论就知道了。



此时,学校的迎新已经结束,姜玉楼也闲了下来。他靠在宿舍的椅子上,视线扫过桌子上的一沓报纸。



差不多有十来份报纸,分数不同的报社。之所以这么多报纸出现在他面前,都是因为上面有关于《情书》的评论。



卫国平站在一旁嘟囔道:“玉楼,报纸给你找来了,十几份报纸呢,你可得给我报销。”



“放心,少不了你的。”姜玉楼道。



他又道:“于敏呢,还在耍小性子?”



“谁让你在小说了用了他的名字的。”卫国平翻了个白眼。



“当时可是他自己要求的,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可是,那个角色也太……太那个了吧。”



“可是什么?”



“按照你的说法,那个角色也太……太舔了吧。”



“有什么问题吗,最后于敏的角色不是抱得美人归来嘛。”



“……”



卫国平腹诽道:这能一样吗?



只是面对积威深重的姜老师,这话他肯定是说不出口的。



“不用管他了,过一阵自然就好了。”姜玉楼挥挥手,他要看报纸了。



他拿起第一份报纸,《燕京日报》,



“《情书》是一部非常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两个女子之间的书信交流,展现了纯真而珍贵的爱恋。作者以含情脉脉的笔触,清丽细腻的文字,展现出一种深深的青春爱恋的眷恋。”



嘿嘿,有眼光。



看到评论,姜玉楼心情不错。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份报纸,《中国青年报》,翻了几页后,找到了关于小说的评论,



“《情书》这部小说的文字表达非常出色,可见作者姜玉楼的写作功力又有提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心理剖析,将两个女子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封信都是一次深刻的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纠葛。”



这份报纸将目光放到了小说中两位主角的心理描写,除了作家本人对人物内心的解读外,还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写的时候有想那么多吗?”姜玉楼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应该有的吧。”



他点了点头,用笔将这段圈起来,说不定以后会出现在教科书上,这就是标准答案。



接下来他又看了几份报纸,有夸赞小说情节描写的,



“《情书》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通过同名同姓的误会展开情节,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转折和惊喜,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



也有赞扬人物形象描写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两个女子的性格和心理都非常复杂,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还有对小说主题进行讨论的,



“小说的主题也非常深刻,通过展现青春时期的爱情和成长经历,让人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