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通过文学交流会,可以进一步挖掘文学的内涵和价值,扩大文学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文学。”



姜玉楼眉头一挑,王濛这些老作家一个个的果然跟人精一样,套话说得也太溜了。



不过更让他意外的这些记者居然一本正经的采访,反正他没有听出哪里有不怀好意。



记者会开了一个小时左右,赶上中午,正式采访结束,开始了自由采访。



这回画风突变。



刚才还似模似样的各路记者,仿佛得到了某种信号一样,哗的一下散开,七八个人把冯先植围住,七八个人把王濛围住,又有几个人把他围住。



姜玉楼一开始并没人搭理,毕竟他的年纪太轻了,怎么看也不像是大作家。记者们手里的资料有限,只知道他写过几部小说,似乎成绩还不错。



但也仅此而已。



只是香江的记者是个什么类型?属于天边飞过的麻雀也要拔根毛才能走的,姜玉楼既然碰到了,多少也得问出点名堂才行。



再者,他年纪轻,也意味着老成持重和他不沾边,更容易问出东西。



“姜先生,您当作家多久了?”



“不到两年时间。”



“时间这么短,姜先生取得过什么成绩吗?”



“我目前发表过一部短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长篇小说发行了单行本,我到香江之前,销量达到了七十万册。”想了想,姜玉楼又补充了一句,“这部小说的单行本是今年上半年发行的。”



“什么?”



“不可能!”



“半年七十万册?”



“您确定您的数据没有夸张的成份吗?”



聚集在他身边的记者们简直快疯了。



七十万册的销量他们不是没见过,但是半年销量超过七十万册,而且对方还是个年轻作家,这才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



姜玉楼耸肩道:“当然,这点你们可以询问我的作家同行。或者去大陆打听一下,也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记者们心里“切”了一声,让他们去大陆,疯了吧。



不过他们还是询问了其他作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这下,其他记者也知道了,这回来香江的大陆作家中有个年轻人,非常了不得。



“姜老师,请问您的那部著作叫什么?”



“《暗算》。”姜玉楼不等记者继续提问,接着道:“这部小说属于谍战悬疑小说。目前为止,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了广播剧,覆盖范围达到了三亿人,而且同名电视剧也在紧张地拍摄中。”



姜玉楼侃侃而谈,记者们人都快麻了,从来没见过这么能说的作家。



即使是金庸和倪匡年轻的时候,就这面对记者的功力也比不上他吧。



“姜老师,您看过香江作家的文学作品吗?”



“看过《酒徒》、《寺内》和《对倒》。”



这三部作品都是香江作家刘以鬯笔下的经典名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