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可能。



什么是现象级作品?



陈中实的《白鹿原》、路谣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娃的《废都》就是现象级作品。



这几部作品累计销售千万册,发表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后世更是经久不衰,这就是现象级作品。



而现在,因为有着种种加持,《见或不见》有成为现象级的趋势。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互联网,但是文学青年们都有自己的联系方式。



他们通过写信,通过聚会,交流着对这首诗的心得。



同学或者同事之间聊天的时候,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这首诗。



文学青年们对这首诗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但凡报纸上有对《见或不见》的解析,他们都愿意买,愿意看,还愿意写信谈感想。



这一下,纸媒们坐不住了。



写几句分析就能提高发行量,何乐而不为!



纸媒沾了《见或不见》的光,延河文学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满足邮电局和书店的订单需求,短时间内连续加印了五次!



就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全国各地都卖疯了,都在要求加印,



可以说是一书难求。



甚至有人高价求购《延河》第九期,就是为了这首诗。



可以说是因为这首诗而提前催生了黄牛党。



姜玉楼遗祸无穷啊!



就算延河文学一直在加印,很多人依旧买不到,害的不少爱诗之人到处传抄这首诗,要是姜玉楼知道了,少不得痛骂雷社长一番。



谁让他因为吝啬区区几百块的稿费,初印才十万册,完全不够全国读者塞牙缝的。



属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啊!



至于现实中的真实反馈....



与《山木》《十诫诗》爆火时相差不大。



只是文学青年们的接头暗号变了。



从当时的“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变成了“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喜欢的诗变了。



就比如后世的小学僧对暗号从《小苹果》变成《孤勇者》,如此而已。



借着诗的火爆,姜玉楼的名声又响了几分。



之前姜玉楼高考的消息,还有不少人记得。



可是报道结束后,似乎又没消息了。



于是,不少读者对他的高考成绩感兴趣,以及他是否考上大学等等。



不论任何年代,读者都有个八卦心喜欢探究关于偶像的新闻。



这个年代自然不会例外。



没想到,还真有地方性报刊跟进了这个新闻。



他们根据《人M日报》的采访,找到了阳平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