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015章 既然战,那就战!越野拉练赛圆满成功,滕领导视察温室
放前,这大摩托都是资本家骑的玩意儿,哪轮得到咱?我一个工人的儿子,不光能骑上,还拿了第二!”
陈村没因没拿第一懊恼,反倒高举双手,笑得见牙不见眼。
第三名来自运输车队,是一位老司机,名叫谭德,今年二十五岁。
伴随着摩托车陆续返回,现场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等到滕领导带着一杆子领导赶到,气氛达到了顶点。
李爱国也没想到滕领导竟然亲自前来,连忙笑着迎了上去。
“好好好,爱国同志,没想到你在组织赛事方面也是个天才啊。这次比赛,打出了咱们红星摩托车的名气。”
滕领导紧紧的握住了李爱国的手,笑着说道:“一机部的老赵还专门打来电话,向咱们表示了祝贺。”
听到这个,旁边的邢段长凑上前,激动的说道:“这么说,摩托车生产权归我们前门机务段了?”
滕领导故意虎起脸:“你们现在就算是不想接也晚了,大家伙都等着你们的四缸摩托车呢!”
邢段长这才想起了跟本田宗一郎比赛的事儿,作出为难的样子说道:“爱国同志确实很有能力,不过要是没有材料,就算他是摩托车天才,也造不出四缸摩托车”
“放心吧,需要什么材料,部里面帮忙筹备。”
滕领导哪能不明白邢段长的小心思,随后看向李爱国说道:“爱国,这次绝对要狠狠收拾那帮家伙。”
“请领导放心,工人李爱国绝对完成任务。”李爱国重重点头。
此时摩托车队三十名骑手全数返回。
三十辆摩托车在数千公里的奔波中,有爆胎的,有摩托车把摔歪的,但是没有一辆因为重大故障无法行驶的。
围观的记者纷纷记录了下来。
红星摩托车的名字在这一刻,被冠上了结实耐造的标签。
按照预定的计划,本来应该由邢段长给前三名颁奖,现在由滕领导亲自出面。
“周大江同志,恭喜你拿到第一名,希望你以后在工作中,继续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周师傅得到了两匹灯芯绒布料,三十斤精白面,三只老母鸡,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来。
第二名和第三名也都拿到了奖品,剩下的骑手则拿到了集体奖——一只老母鸡。
颁完奖之后,滕领导当场表态:“这次比赛举行得非常成功,上面决定将赛事常态化,每年我们都要举行摩托车拉练赛。”
对着这一点,李爱国举双手欢迎。
有了正规的赛事,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国内的摩托车工厂也会想方设法改进技术。
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次摩托车拉练赛,李爱国提议来一个全体成员合影,得到了一致赞同。
滕领导兴致勃勃的骑在李爱国的01号摩托车上。
李爱国站在他旁边,身旁是邢段长和段领导,后面是骑手们、铁道兵们。
咔嚓
记者按下快门。
这张在后世被铁道博物馆珍藏的照片出炉。
颁奖会后,滕领导带着一杆子领导在李爱国的陪同下,进到段里面视察工作室。
骑手们纷纷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前一秒还是登上报纸的骑手,现在则重新变成了铁道职工。
周师傅跟车间的工友们庆祝了胜利后,敲开车间主任办公室的门,想要请假。
车间主任明白他的心思,笑着说道:“赶紧去吧,你的工作老刘他们已经帮着完成了。”
“谢了。”
周师傅离开前门机务段,带着那两匹布料找到了京城最有名的一家裁缝铺里,把布料做成衣服。
奇怪的是,那个老裁缝在看到他身上穿的是摩托车队队服后,非但亲自帮他缝制了衣服,还没有收他的工费。
“老师傅,谢谢了。”周师傅悄悄把手工费塞进废布堆里,抱着衣服回到了家。
此时几个孩子已经回来了。
看到周师傅抱着新衣服,都兴奋的围了过来,眼巴巴的盯着新衣服。
周师傅把正在做饭的周一喊了过来,将衣服递到她的手里:“周一,这是你的衣服。”
周一抚摸着柔软的布料,再看看周师傅手腕上的纱布,眼泪止不住的流淌下来。
“你这孩子,哭什么哭,爹觉得起摩托车挺有意思,李司机还让我继续待在摩托车队里面。等明年还要跟小鬼子较量呢!”
看到女儿哭泣,周师傅显得手足无措。
“真的?”周一擦了擦眼泪,感到不可思议。
她老爹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罢了,一辈子默默无闻,现在能拿下第一名已经难得了,怎么可能参加那种大型赛事。
“这是李司机亲自告诉我的,你要是不相信,你去问他呃,不行,这会李司机应该正陪着部里面的领导。”周师傅拍着胸脯子说道。
周一听到这话,才相信了几分,破涕为笑,抱着新衣服回了屋。
躺在床上,抚摸着人生第一件新衣服,周一笑了。
周师傅只猜对了一半。
此时李爱国确实在陪同滕领导,不过并没有参观工作室,而是来到了温室大棚内。
“领导,您尝尝这个。”李爱国摘下几根黄瓜清洗一遍递过来。
吃着香甜可口的黄瓜,滕领导赞叹的点头:“早知道你搞了个温室,只是没想到竟藏了这么多好东西。”
滕领导看到瓜果蔬菜之中,种植了一片幼苗,感到有些奇怪,走近一看,皱起眉头:“玉米?爱国啊,你用温室种这玩意?”
“怎么,看不上这玉米啊。”吴教授刚撰写了记录,走回来听到领导的话,顿时不高兴了。
他指着那些玉米苗说道:“这玉米的价值,比得上你们一个机务段了。”
此话一出,滕领导有些迷惑了:“这位同志,难道这玉米不是一般的玉米?”
“您还真没猜错。这是爱国培育出来的高产玉米,名叫爱国1号。”吴教授简单介绍了一下玉米的情况。
李爱国趁机解释了打算等明年在机务段的铁路田内种植玉米的想法。
滕领导也是农家孩子,立刻意识到爱国1号的重要性,点头道:“不仅仅是你们前门机务段,再扩大点种植面积,让京城局内的铁路田也种植,样本多了,才能最大限度检验爱国1号的产量。”
李爱国本来也有这个打算,想着该如何跟局里面申请,现在滕领导发了话,自然乐呵呵的答应下来。
滕领导又在温室大棚里转了一圈,随后来到李爱国的办公室内。
门刚关上,滕领导就开口道:“明天,小伊家萨达木希望参观你的工作室。”
(本章完)(3/3)
陈村没因没拿第一懊恼,反倒高举双手,笑得见牙不见眼。
第三名来自运输车队,是一位老司机,名叫谭德,今年二十五岁。
伴随着摩托车陆续返回,现场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等到滕领导带着一杆子领导赶到,气氛达到了顶点。
李爱国也没想到滕领导竟然亲自前来,连忙笑着迎了上去。
“好好好,爱国同志,没想到你在组织赛事方面也是个天才啊。这次比赛,打出了咱们红星摩托车的名气。”
滕领导紧紧的握住了李爱国的手,笑着说道:“一机部的老赵还专门打来电话,向咱们表示了祝贺。”
听到这个,旁边的邢段长凑上前,激动的说道:“这么说,摩托车生产权归我们前门机务段了?”
滕领导故意虎起脸:“你们现在就算是不想接也晚了,大家伙都等着你们的四缸摩托车呢!”
邢段长这才想起了跟本田宗一郎比赛的事儿,作出为难的样子说道:“爱国同志确实很有能力,不过要是没有材料,就算他是摩托车天才,也造不出四缸摩托车”
“放心吧,需要什么材料,部里面帮忙筹备。”
滕领导哪能不明白邢段长的小心思,随后看向李爱国说道:“爱国,这次绝对要狠狠收拾那帮家伙。”
“请领导放心,工人李爱国绝对完成任务。”李爱国重重点头。
此时摩托车队三十名骑手全数返回。
三十辆摩托车在数千公里的奔波中,有爆胎的,有摩托车把摔歪的,但是没有一辆因为重大故障无法行驶的。
围观的记者纷纷记录了下来。
红星摩托车的名字在这一刻,被冠上了结实耐造的标签。
按照预定的计划,本来应该由邢段长给前三名颁奖,现在由滕领导亲自出面。
“周大江同志,恭喜你拿到第一名,希望你以后在工作中,继续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周师傅得到了两匹灯芯绒布料,三十斤精白面,三只老母鸡,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来。
第二名和第三名也都拿到了奖品,剩下的骑手则拿到了集体奖——一只老母鸡。
颁完奖之后,滕领导当场表态:“这次比赛举行得非常成功,上面决定将赛事常态化,每年我们都要举行摩托车拉练赛。”
对着这一点,李爱国举双手欢迎。
有了正规的赛事,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国内的摩托车工厂也会想方设法改进技术。
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次摩托车拉练赛,李爱国提议来一个全体成员合影,得到了一致赞同。
滕领导兴致勃勃的骑在李爱国的01号摩托车上。
李爱国站在他旁边,身旁是邢段长和段领导,后面是骑手们、铁道兵们。
咔嚓
记者按下快门。
这张在后世被铁道博物馆珍藏的照片出炉。
颁奖会后,滕领导带着一杆子领导在李爱国的陪同下,进到段里面视察工作室。
骑手们纷纷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前一秒还是登上报纸的骑手,现在则重新变成了铁道职工。
周师傅跟车间的工友们庆祝了胜利后,敲开车间主任办公室的门,想要请假。
车间主任明白他的心思,笑着说道:“赶紧去吧,你的工作老刘他们已经帮着完成了。”
“谢了。”
周师傅离开前门机务段,带着那两匹布料找到了京城最有名的一家裁缝铺里,把布料做成衣服。
奇怪的是,那个老裁缝在看到他身上穿的是摩托车队队服后,非但亲自帮他缝制了衣服,还没有收他的工费。
“老师傅,谢谢了。”周师傅悄悄把手工费塞进废布堆里,抱着衣服回到了家。
此时几个孩子已经回来了。
看到周师傅抱着新衣服,都兴奋的围了过来,眼巴巴的盯着新衣服。
周师傅把正在做饭的周一喊了过来,将衣服递到她的手里:“周一,这是你的衣服。”
周一抚摸着柔软的布料,再看看周师傅手腕上的纱布,眼泪止不住的流淌下来。
“你这孩子,哭什么哭,爹觉得起摩托车挺有意思,李司机还让我继续待在摩托车队里面。等明年还要跟小鬼子较量呢!”
看到女儿哭泣,周师傅显得手足无措。
“真的?”周一擦了擦眼泪,感到不可思议。
她老爹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罢了,一辈子默默无闻,现在能拿下第一名已经难得了,怎么可能参加那种大型赛事。
“这是李司机亲自告诉我的,你要是不相信,你去问他呃,不行,这会李司机应该正陪着部里面的领导。”周师傅拍着胸脯子说道。
周一听到这话,才相信了几分,破涕为笑,抱着新衣服回了屋。
躺在床上,抚摸着人生第一件新衣服,周一笑了。
周师傅只猜对了一半。
此时李爱国确实在陪同滕领导,不过并没有参观工作室,而是来到了温室大棚内。
“领导,您尝尝这个。”李爱国摘下几根黄瓜清洗一遍递过来。
吃着香甜可口的黄瓜,滕领导赞叹的点头:“早知道你搞了个温室,只是没想到竟藏了这么多好东西。”
滕领导看到瓜果蔬菜之中,种植了一片幼苗,感到有些奇怪,走近一看,皱起眉头:“玉米?爱国啊,你用温室种这玩意?”
“怎么,看不上这玉米啊。”吴教授刚撰写了记录,走回来听到领导的话,顿时不高兴了。
他指着那些玉米苗说道:“这玉米的价值,比得上你们一个机务段了。”
此话一出,滕领导有些迷惑了:“这位同志,难道这玉米不是一般的玉米?”
“您还真没猜错。这是爱国培育出来的高产玉米,名叫爱国1号。”吴教授简单介绍了一下玉米的情况。
李爱国趁机解释了打算等明年在机务段的铁路田内种植玉米的想法。
滕领导也是农家孩子,立刻意识到爱国1号的重要性,点头道:“不仅仅是你们前门机务段,再扩大点种植面积,让京城局内的铁路田也种植,样本多了,才能最大限度检验爱国1号的产量。”
李爱国本来也有这个打算,想着该如何跟局里面申请,现在滕领导发了话,自然乐呵呵的答应下来。
滕领导又在温室大棚里转了一圈,随后来到李爱国的办公室内。
门刚关上,滕领导就开口道:“明天,小伊家萨达木希望参观你的工作室。”
(本章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