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先生?”李爱国皱起眉头。



“就是算命先生,二嫂找的,算的可准了。”陈雪茹压低声音。



“这个算命先生,二嫂很熟悉?”李爱国瞬间警惕起来了。



“具体也不清楚,只是听二嫂说在解放前那人就是神算子,特别擅长算女人能否怀孕。”陈雪茹摇摇头说道:“你知道的,二嫂跟二哥结婚七八年了,一直想要孩子。”



李爱国眯了眯眼睛,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面。



现在的局势下,什么样的人都有,李爱国也不敢确定此人是不是有问题,有时间想法调查一下。



“我是不是犯错误了.爱国哥,下次不去了。”陈雪茹也意识到有点问题,不免心虚了起来。



其实她倒不是真信那玩意,只是需要一个信念罢了。



就像有一些地方,病人得了癔症,病人家属一边去烧香拜佛,一边带病人去医院看病,两不耽误。



“那都是骗人的,别信。生男生女主要看的是几率。”李爱国一一边说,一边开始上下其手。



“轻点,隔壁能听到。”



“还不是有些人声音大。”



“还不是有些人力气大?!”



三大妈此时已经走到李家门口了准备敲门,听到屋内的动静又缩回了手,转身回了家。



三大爷看到她一个人回来,瞪大眼:“不是让你把爱国请来吗?人呢?”



“人家有事儿,再说了,这事儿找爱国也不合适。”三大妈一脸郁闷的看着三大爷。



“这孩子诶.”三大爷长长的叹了口气。



三大爷的心情很不好。



好不容易遇到铁道部遴选的机会,只要阎解成能够选上,就能成为干部。



三大爷卖了张老脸,去李爱国那里借了资料,就是希望阎解成临阵磨枪,不利也光。



结果阎解成倒好,为了跟于莉约会,竟然翻窗户跑了。



三大爷喝了一口水,冰凉的茶水顺着喉咙进了心窝子里,感觉心里都凉了大半截。



早知道会是这种局面,当初还不如让阎解成娶了公社支书的女儿,他收粮食还能便宜点。



这能说明什么?是自己谋划不周到?算计不精明?还是运气不好?



“要我说,于莉那姑娘挺好的,总比刘光齐的媳妇儿好吧。”三大妈劝说道。



“人好顶什么用?没有正式工作,将来结了婚,靠着解成一个人的工资,喝西北风啊。”三大爷没好气的说道。



要是不给家里交生活费,阎解成的工资足够养活两个人了。



再说了人家于莉也是临时工嘛.三大妈腹诽几句,知道三大爷的心思,也没多说什么。



第二天是星期一,李爱国十点多来到前门机务段教育室。



此时考试已经已经结束了,人事科的领导也将遴选出来的人员名单整理好了。



“一共是三十五人,无论是人品还是工作能力都是一流。”



李爱国接过名单看了两眼,上面没有阎解成的名字,点头道:“通知这些同志参加培训班。”



“明白。”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的日子过得比较悠闲,一边帮着部里面筹备铁道地质灾害预警中心,一边跟陈雪茹造娃娃。



几天后,电视台也将女记者派到了总指挥部。



“李总指挥,麻烦您了。”女记者**此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按照节目播放计划,气象预报节目时长3分钟30秒,这相当于一个重要的栏目了。



她才刚进入电视台不久,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已经让不少前辈艳羡不已。



刘**本来还奇怪这白面馒头为何会掉到自己头上,等看到李爱国的这一刻就明白过来了。



“我害怕自己做不好。”



“不用担心,气象预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观众能够清清楚楚的知道未来的天气变化。”



李爱国倒不是安慰女记者,这年月能够出现在电视台内,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实力了。



考虑到天气预报的专业性,李爱国请水文局的专家对女记者进行了培训。



除了亲手操作气象仪器外,还需要在地图上标注数据。



甚至能够闭着眼睛用手指指着一片区域,就能说具体的城市名称和位置。



同时还要了解气象知识,清楚天气变化的理论依据。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节目。我是主持人刘**。



今天是1960年9月28日星期三,秋分节气刚过,目前京城地区干旱继续持续



下面是主要城市天气预报.京城,晴,低温二十五摄氏度,高温三十五摄氏度吴汉,大风八级.”



女记者**的脑子很好用,只是培训了四五天,站在地图前就能有模有样的了。



“感谢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咱们明天见。”



女记者**在三分钟内播报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后,看向李爱国:“总指挥,怎么样?”



李爱国摸了摸下巴:“普通话标准,只是表述太专业了。”



水文局领导皱起眉头:“总指挥,太专业难道不合适吗?”



鉴于天气预报将在全国展开,未来各个地方台也要播报天气情况。



水文局也准备从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中选拔优秀青年进行集训。



水文局领导这几天一直盯着这边,把李爱国的培训内容全都记录了下来,越记录越觉得李爱国考虑得周到。



现在却听到女记者被嫌弃太专业,水文局领导感到很疑惑。



李爱国端起搪瓷缸子,里面的空了,正想放下,女记者快步走过来倒上茶水。



李爱国喝了一口说道:“播给谁听?地里抢收的农民!车上赶路的工人!



目前国内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太专业的词汇无法有效传递天气信息。”



此话一出,水文局领导和女记者的脸色微微一变。



水文局领导点头:“老百姓听不懂的话,咱们的天气预报将毫无意义。”



“是我脱离群众了。”女记者沉思片刻后,看李爱国问道:“只是该如何更改?”



“可以用群众的生活经验来描述,比如大风八级,播报之后可以表述为风大得能掀翻粮袋!”



这并不是李爱国的首创,而是七八十年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词语。



当时李爱国还觉得这种表述太土气了,来到这个年代后才明白老一辈的苦心。



相比之下,搞一些高大上的词语,用专业名词+数字堆砌确实显得很有逼格。



本质上却是利用“知识鸿沟”的一种赤裸裸的鄙视和炫耀。



“好办法。”水文局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四条腿的小白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条腿的小白兔并收藏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