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纳米工艺压不住四核Cortex-A57+四核Cortex-A53,高通810翻车了。



那么28纳米能压得住双核Cortex-A57+双核Cortex-A53吗?



王逸都很是怀疑,一番思忖道:



“即便28纳米压得住双核Cortex-A57+Cortex-A53,但性能领先不了多少,也就和四核Cortex-A15五五开,毕竟这年头都是32位的应用,发挥不出64位的优势。”



乔治点点头:“对,没有64位加成的话,Cortex-A57也就比Cortex-A15强30%左右。”



打个比方,同频,没有64位加成下,Cortex-A15是100的性能,那Cortex-A53就是70的性能,Cortex-A57是130的性能。



四核Cortex-A15是400的性能。



双核Cortex-A57 +双核Cortex-A53,也是400的性能。



在32位系统下五五开。



在64位系统+64位应用下,鲲鹏700有64位加成,可以领先30%-50%。



但可惜,明年64位系统+64位应用难以大规模普及,发挥不出多少64位优势。



王逸继续道:“万一28纳米压不住双核Cortex-A57,那就更糟糕了。毕竟Cortex-A57强大是强大,可功耗也更高。”



张潮也点点头:“我也担心压不住。如此一来,方案二双核Cortex-A57容易翻车,方案一四核Cortex-A53性能又不够强,这可咋办?”



威廉姆斯也皱起眉头。



王逸却是笑了:“这好说,那就采用方案三。”



“方案三?”乔治和张潮都怔住了,威廉姆斯也满是好奇。



王逸笑说:“既然方案一四核Cortex-A53性能不够,那就做成六核Cortex-A53!”



张潮眼睛一亮:“对啊,六核Cortex-A53性能肯定超过四核Cortex-A15,功耗也更低。而四核Cortex-A15足足四颗大核,也容易翻车。”



张潮说的不错,前世的英伟达tegra 4就是4+1颗Cortex-A15大核,翻车了。



而6个a53小核,主打一个省电,性能也够强。



轻应用一两个小核就够了,重度应用四颗Cortex-A53也够了,几乎用不到六核全开。



“好,那鲲鹏700的CPU,就按照6核Cortex-A53设计,主频升级到2G赫兹。”王逸直接拍板。



“这没问题,鲲鹏510四个Cortex-A53,再加两个Cortex-A53就是鲲鹏700,六核设计没难度。”乔治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



“至于GPU部分,目前进展顺利。明年高通新旗舰的Adreno 330 GPU必定更加强大,Mali-T604也压不住,为此我们采用了更强大的Mali-T658。”



王逸很是赞同:“Mali-T658不错,可以一到八核,你设计得几核?”



“Mali-T658 MP4,四核应该足够碾压高通下一代的Adreno 330 GPU了,若是再多了,我还是担心功耗问题。等下一代,可以继续提升。”



王逸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就这么整。”



做芯片,够用就行,最忌讳贪心冒进,导致翻车。



英伟达代代翻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鲲鹏700,六核Cortex-A53 CPU 2.0G赫兹,Mali-T658 MP4四核GPU,足够吊打高通800和高通801的CPU、GPU了!



唯一不如的就是没有集成基带。



随后王逸看向张潮。



张潮道:“鲲鹏900的关键是集成基带,因此CPU和GPU部分和鲲鹏700一致,不做任何改变,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基带集成!”



“可以,鲲鹏700的性能足够镇压同代了,尽快集成基带,尽快推出鲲鹏900最重要。”



王逸很是赞同,接着话锋一转:



“不过鲲鹏700和鲲鹏900一模一样的CPU和GPU,一样的性能,都比下一代高通强,那就没必要分成两个系列了,容易让人误以为鲲鹏700很差。”



“对。”众人纷纷点头。



鲲鹏700的性能都比高通800、801强了,哪能在命名上矮一截?



让消费者误以为鲲鹏700比高通800差远了,那可不划算。



王逸果断改名:“这样,不带基带的鲲鹏700改成鲲鹏901,集成基带的鲲鹏900改成鲲鹏902!”



“至于下一代更强的鲲鹏900S,不带基带,改名鲲鹏905。等威廉姆斯研发完鲲鹏510 SOC,再研发下一代鲲鹏905,对标明年9月份的苹果A7处理器,以及高通下下代旗舰!”



也就是骁龙805!



“好!”威廉姆斯应下。



原本鲲鹏905(原鲲鹏900S)是对标A6X的,但可惜,鲲鹏901(原鲲鹏700)设计得太过出色,直接超越了A6X。



所以鲲鹏905就直接更进一步,对标苹果下一代A7了!



王逸继续道:“至于设计方案……鲲鹏905依旧是28纳米,有可能压不住Cortex-A57,那就直接上八核Cortex-A53 CPU,2.0G赫兹。”



没错,首发八核!



“至于GPU也做到六核,Mali-T658 mp6!”



比鲲鹏901提升50%,足够超越骁龙805的GPU了!



“另外,再做一款集成基带的版本,命名为鲲鹏906!”



王逸继续道:“今后星逸处理器都做成两个版本,末尾偶数的带基带,用于手机。末尾奇数的不带基带,用于平板、电视、游戏机等设备,以此区分。”



“好!”众人纷纷应下。



张潮却是开口:“董事长,既然没了鲲鹏700,那鲲鹏510和鲲鹏500要不要升级到鲲鹏700系列?”



王逸想了想,鲲鹏510都能和APQ 8064,也就是骁龙600五五开了,也没必要自降身份当510。



万一让人觉得鲲鹏510不如骁龙600,那不亏了?



索性道:“可以,鲲鹏500改成鲲鹏700,鲲鹏510改成鲲鹏702,都集成基带。”



一个视频会议,对于明年一整年的手机芯片研发,王逸都做好了规划。



明年年底发布鲲鹏905八核处理器,碾压高通805,届时高通必定狗急跳墙。



加上鲲鹏905采用八核A53,高通为了扳回局势,后年势必上四核A57+四核A53,也就是骁龙810!



届时高通想不翻车,都难!



前世的高通就是被三星的双四核和联发科的八核A53,逼得搞出了骁龙810!



至于三星的双四核,就是八个核心,四个大核四个小核,分两批工作,无法八核一起工作,所以叫双四核。



对此,王逸都觉得三星是个人才,能做出这么废柴的设计。



对于CPU部分,王逸不会太过激进,基本上CPU都会性能过剩,够用就行,不翻车第一位。



而GPU性能,才是决定处理器综合性能的关键。



像是前世2014年第三季度上市的联发科八核神U MT6752,八核A53,CPU比骁龙801都强,但是GPU拉胯,不如骁龙805,因此只是2014年下半年的中端处理器。



而星逸科技的鲲鹏905,CPU也是八核A53,和联发科6752一样,但是GPU采用Mali-T658 mp6六核GPU,比起联发科6752强了数倍。



因此鲲鹏905不仅碾压了骁龙801,还能超越骁龙805,顺便带走翻车的骁龙810!



可以说,明年年底发布的鲲鹏905,有望制霸整个2014年,半个2015年,直到2015年年中,14纳米的三星猎户座7420上市。



届时,星逸科技也会有新旗舰芯片应对。



芯片大战,早已蓄势待发,而明年后年更会是臻至巅峰,如火如荼。



随后,王逸看向庞立果:“老庞,基带芯片研发得怎么样了?”



“董事长,40纳米的3G基带芯片已经搞定,和鲲鹏510,不,鲲鹏702实现了整合,下个月一并流片。”



“28纳米的3G基带,研发顺利,预计11月底可以流片。”



“28纳米的4G基带,就得明年了。”



“好,加油。”王逸心中大定,又过问了胡老40纳米工艺的良品率。



已经达到70%,比起之前的63%,又有突破。



下个月40纳米工艺正式量产,没有任何问题。



当下星逸半导体韬光养晦,可很快就会给整个手机行业,给全球一个惊喜,一个接一个的大惊喜!



只是就怕有些企业,承受不住!



星逸半导体的事情,外界所知有限。



只以为星逸半导体研发了10瓦的低端快充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



并不知道星逸半导体已经实现了手机芯片的突破,以及芯片制造的突破!



可越是如此,越好。



王逸求之不得。



然而,外界更多的关注,还是美柚新品发布会,以及《琅琊榜》的爆火。



9月13号凌晨,iPhone 5发布会如期召开。



但这一次,熬夜看发布会的夏国用户少了很多。



反而看完了两集《琅琊榜》就洗洗睡了,毕竟明天还得早起,去美柚、甄柚旗舰店排队买汉服。



哪有空熬夜看iPhone 5的发布会?



就连媒体都兴致不大,反而集体飞到济州,准备参加白天的美柚新品发布会。



以及战略软件发布会。



上午十点,发布会正式召开。



不过出场的不是王逸,而是宋思凝,身着马面裙!(3/3)

章节目录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无醉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醉春秋并收藏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