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对田地的热衷,也低估了秦人对留守关中故地的渴望,想让老秦人这么轻易的背井离乡,臣认为仅仅提供入学跟为吏两个资格,恐根本不够。”



“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



“殿下才转头又补充了一个赐氏,但这注定只是虚名,大秦向来务实,恐效果寥寥,反对会激起士人跟六国余孽对朝廷的怨恨,相较而言,臣认为此举有些欠妥,甚至是弊大于利。”



“另外。”



“朝廷若正式颁发诏令,这无疑是直接向军中表明了一件事。”



“朝廷无力兑现功赏。”



“这在臣看来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而且军中士卒的态度也会变得很难以琢磨。”



“臣认为实在有些冒险。”



“或许军中一些识时务的士卒能体谅朝廷的难处,但这些的士卒注定是少数,若是因此激起了军中士卒的不满,到时反倒会弄巧成拙,将原本还算稳固的军心,彻底给崩毁掉。”



“另则。”



“朝廷此举无疑也败坏了自己的威信。”



“不立信,何以让人信服?”



“就算朝廷给出了解决之策,但军中又有多少人会信服?又有多少士卒真相信朝天宫会准许他们的子弟上学,也会同意让他们去关东为吏?”



“这其实都是极大的隐患。”



“人不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朝廷通过败坏自己既有的信用,妄图让士卒去接受另一件事,这本就有些强人所难,臣对此并不是很好看。”



冯去疾也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他跟李斯的看法一样,扶苏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了。



也过于想当然了。



但治国讲求的是脚踏实地,讲究的是立足根本,仅靠一些奇思妙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只会加剧问题。



扶苏的建议固然很有新意。



却是低估了军队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天下的影响。



但这两者都是不能忽略的。



而且一旦给士卒另外的选择,到时军队的士卒又会秉持怎样的看法?就算勉强挽回了军心,但若是关东发生了叛乱,朝廷又当如何去处置,最终依旧还是要靠军队。



但那时的士卒还愿意去打仗吗?



还愿意去平乱吗?



这其实都是一个未知数。



过去的大秦军队,从来只做一件事,就是打仗。



现在军队有了另外的去处,那对士气的影响,可就实在难料了。



李斯继续道:“正如冯丞相所说,朝廷想要颁布这些政令,必须要取信于军,此外也要向世人表露出朝廷的态度,但赐氏之后,朝廷恐会跟天下的士人生出嫌隙,到时有多少士人愿意为秦效力?愿意替大秦去担任各初级学室的夫子?”



“大军士卒数量高达百万。”



“一旦朝廷树立了威信,定然会有很多人动心,到时朝廷又哪去提供那么多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镇抚大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两故事换酒钱并收藏镇抚大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