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儿臣感觉大秦要亡了!(求收藏)
帝更是直接点明了‘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但终究还是没有点醒汉元帝,以至后期失望的说了句‘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元帝开始,外儒内法的政治体制,彻底崩塌。
儒家通过‘仁政’之名,彻底把控天下舆论,控制着朝堂,自此华夏彻底成了儒家模样。
纵然中途有道家、法家掀起波澜,但儒家大势已成,根本难以撼动。
世间只是多了几本禁书。
仅此而已。
嵇恒长身而立,望着高高的木窗,轻声道:“久在樊笼里,又岂能轻易的返回自然?”
“甚至我自身又何尝不是在笼中?”
“若非了解过打倒孔家店和孔老二,破除了旧时代的思想烙印,或许我跟当世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在这被儒家思想影响了近三百年的天下,想真正的破除儒家影响又谈何容易?”
“不过并非没有。”
“在孔子同时期或晚一点时,世间是有学说跟儒家分庭抗礼,甚至是压制儒家的,只是后面儒士人数爆发性增长,将这些反驳声音全部压了下去,只是而今天下有多少人,会把目光看向三百多年前呢?”
嵇恒摇摇头,坐到了地上。
咸阳宫。
扶苏失魂落魄的跪在殿内。
已是泣不成声。
但口齿还是清晰的将嵇恒所讲说了出来。
嬴政良久无言,听任扶苏悲怆的哭声,回荡在沉沉大殿,直到扶苏渐渐止住哭声,嬴政才淡淡开口:“你为朕的长子,性格这般软弱,日后岂能成大事,起来吧。”
“儿臣遵命。”扶苏终于站了起来,渐渐平静下来,艰难的说着:“父皇,儿臣现在好痛苦。”
“儿臣这段时间,听嵇恒讲解数次,痛彻心扉之下,已是幡然醒悟,不敢再触碰儒学,也时刻研读《韩非子》跟《商君书》,只是对天下了解的越多,儿臣越感觉无力,也越感自己无能。”
“儿臣如今好迷茫,明明知晓大秦这么多积弊,却不知该怎么扭转。”
“儿臣也感觉大秦到处都是问题,全靠父皇一人在勉力支撑。”
“甚至”
“儿臣感觉大秦似要亡了!”
“儿臣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父皇-——”
扶苏扑拜在地,再度痛哭失声。
嬴政看着满脸痛苦的扶苏,眼中闪过一抹慈祥,沉声道:“只要父皇还在,大秦就倒不了!”
“至于嵇恒所说,听一下就行了,不要真的当真。”
“世间诸事,你尽力而为。”
“就算嵇恒所言为真,法真成了儒的另一种形态,那也是后世自己的选择。”
“大争之世,百家争鸣。”
“脱颖而出的,仅儒墨道法四家。”
“墨家自墨子开始,一世而衰,要求过于严苛,非常人能做到,也无法为天下效
汉元帝开始,外儒内法的政治体制,彻底崩塌。
儒家通过‘仁政’之名,彻底把控天下舆论,控制着朝堂,自此华夏彻底成了儒家模样。
纵然中途有道家、法家掀起波澜,但儒家大势已成,根本难以撼动。
世间只是多了几本禁书。
仅此而已。
嵇恒长身而立,望着高高的木窗,轻声道:“久在樊笼里,又岂能轻易的返回自然?”
“甚至我自身又何尝不是在笼中?”
“若非了解过打倒孔家店和孔老二,破除了旧时代的思想烙印,或许我跟当世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在这被儒家思想影响了近三百年的天下,想真正的破除儒家影响又谈何容易?”
“不过并非没有。”
“在孔子同时期或晚一点时,世间是有学说跟儒家分庭抗礼,甚至是压制儒家的,只是后面儒士人数爆发性增长,将这些反驳声音全部压了下去,只是而今天下有多少人,会把目光看向三百多年前呢?”
嵇恒摇摇头,坐到了地上。
咸阳宫。
扶苏失魂落魄的跪在殿内。
已是泣不成声。
但口齿还是清晰的将嵇恒所讲说了出来。
嬴政良久无言,听任扶苏悲怆的哭声,回荡在沉沉大殿,直到扶苏渐渐止住哭声,嬴政才淡淡开口:“你为朕的长子,性格这般软弱,日后岂能成大事,起来吧。”
“儿臣遵命。”扶苏终于站了起来,渐渐平静下来,艰难的说着:“父皇,儿臣现在好痛苦。”
“儿臣这段时间,听嵇恒讲解数次,痛彻心扉之下,已是幡然醒悟,不敢再触碰儒学,也时刻研读《韩非子》跟《商君书》,只是对天下了解的越多,儿臣越感觉无力,也越感自己无能。”
“儿臣如今好迷茫,明明知晓大秦这么多积弊,却不知该怎么扭转。”
“儿臣也感觉大秦到处都是问题,全靠父皇一人在勉力支撑。”
“甚至”
“儿臣感觉大秦似要亡了!”
“儿臣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父皇-——”
扶苏扑拜在地,再度痛哭失声。
嬴政看着满脸痛苦的扶苏,眼中闪过一抹慈祥,沉声道:“只要父皇还在,大秦就倒不了!”
“至于嵇恒所说,听一下就行了,不要真的当真。”
“世间诸事,你尽力而为。”
“就算嵇恒所言为真,法真成了儒的另一种形态,那也是后世自己的选择。”
“大争之世,百家争鸣。”
“脱颖而出的,仅儒墨道法四家。”
“墨家自墨子开始,一世而衰,要求过于严苛,非常人能做到,也无法为天下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