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



“始皇做了各种补救。”



“弄出了一套‘五德始终说’,将儒生赶出朝堂,独掌‘仁政’的解释权,还有就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但始皇却是忽略了一点,并非人人都有始皇那般的手腕。”



“法家分势、术、法。”



“申不害变法,主要就是用术来驭群臣,但仅仅只择之一,韩国尚且很快衰弱,何况要三门兼具?”



“这对君主的能力只会很高。”



“后世又有几人能达到始皇这般政治高度?”



“就算大秦勉强支撑了下来。”



“最后也成不了所谓的君儒臣法,亦或外儒内法。”



“只会变成外法内儒、外儒内儒。”



“一个以法立国的国家,君主却主动背弃了法,那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始皇的布局,我并不看好。”



“无论是扶苏上位,亦或其他皇子,他们都玩不转。”



“只会落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偏僻小屋静如幽谷。



嵇恒的声音持续地回荡着。



“虽然我不看好始皇的布局,但这的确是始皇能想到的最好安排。”



“诸子百家,经百家争鸣后,有四家提出了自己的治世主张,这四家分别是道、法、儒、墨。”



“但战国攻伐数百年,墨家分裂,道家黄老之学,虽有所起色,但在中央集权之下,无为而治,显然不为始皇接受,法家自商鞅后,就已是儒家的另一种形态,儒法合流,再则法家的这一套,只适合乱世,并不太适合治世。”



“儒家讲有教无类,经过数百年传学,门下弟子遍及天下。”



“战国后期,儒家的确入了邪路,但因门人众多,误打误撞之下,却回答了其他百家无法回答的问题。”



“德性!天命!”



“以及靠什么治天下,坐天下。”



“儒家的核心思想为仁、义、礼、智、信、孝。”



“这些东西都是道德层面的。”



“最好用。”



“也最容易糊弄人。”



“这一套思想,配合着天命说,再辅以法制为工具,足以让后世君主坐稳天下。”



“但正如我前面所言。”



“大秦是以法立国,这种做法,关东六国任何一国都可以做,独秦不行。”



“只是不这么做,继续奉行法制,秦也会逐渐崩溃。”



“因为大秦的法制只适合战时。”



“始皇也没得选。”



“放眼天下,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唯有儒家思想能用。”



“这或也是当代的一个无奈吧。”



“毕竟谁能想到,孔子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对天下的影响有这么大呢?”



“或许就连孔子自己也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镇抚大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两故事换酒钱并收藏镇抚大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