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龙想想,做梦都会笑醒:这笔钱,在城里能买一整座居民楼。



但是,土地划拨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垫底。



首先是土地的占用补偿:八万一亩不多吧?那就是2400万。



于化龙有自己的办法:先记账,既成事实之后,即便是任正红回来也得拿钱堵上,不然就会形成群体事件,不信任正红不怕。



三通一平需要资金?不怕,也是欠着。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两家建筑企业,被于化龙设计的高利润吸引,垫资前来,替方圆镇镇政府搞三通一平。



如此浩大的两个工程,于化龙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就搞定。



方圆镇镇政府附近的土楼村,腾出了三百亩土地,热火朝天的就开始了。



如此大的动静,是瞒不住的,西街区政府当然知道,区委书记朱胜运更是在第一时间得知,但由于是招商引资,没有过多的关注。



不管是谁,只要能招商进来,就是有能力。



朱胜运也没有想到,于化龙招商引资的这两个项目,还没有真正开始,巨大的后遗症迸发了。



先是不知道谁走漏出风声,说于化龙在方圆镇,根本没有财政大权,土地补偿是永远不已拿到手;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农民,便开始向方圆镇镇政府施加压力,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拿到土地补偿。



第二个糟糕的事情是,土地是土楼村的,却距离土楼村却很远,距离沈家岭村很近,两家企业若是建成,常年处在南北季风中间,遭受污染的恶果。



夏天南风季风来了,有造纸厂浓重的腐臭酸味,会弥漫整个村庄。



冬天北风季风来了,有橡胶厂的焦臭味,会让整个村里会鸡犬不宁。



虽然两个工厂还没建成,但老百姓还是有环保意识的,对镇政府提出了最严厉的抗议:沈家岭一半村民,聚集镇政府门口,坚决阻止两个企业入驻;除非镇政府拿出高额的污染补贴费:每年每户村民两万元。



沈家岭存有近干户村民,每年就是2000万;别说于化龙,即便是任正红在任,也不敢拿,也不能拿出如此巨大的补偿。



最操蛋的是,每年都要拿,根本不可能。



这两个企业,即便正常开工,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到这个数,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于化龙见状,不但不后悔,反而认为这是刁民所为。



竟然安排警所,直接抓了三个带头闹事的,这就引发了导火索。



四干口人的沈家岭村村民,是倾巢出动,直接来到了西街区区政府门前抗议,将区政府围得是水泄不通。



朱胜运一看,于化龙的招商引资,竟然引发如此巨大的群体事件,吓的也是六神无主,若是搞不定,自己这顶乌纱帽算是戴不住了。



市委市政也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秦海东一听,是暴跳如雷,随即打通了朱胜运的电话:“朱胜运,你是怎么搞的?如此巨大的群体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想办法平息,搞不定就地免职!”



朱永波接到汇报,也是吓的浑身哆嗦:这么多人闹事,一个不慎就惊动省委,自己的仕途算是到头了。



朱永波立刻打通了于化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官路正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榕城闲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榕城闲人并收藏官路正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