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听到叛乱的消息后,朝堂诸公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镇压,必须要镇压下去。



绝不能让这股叛民形成气候,令他们和西蜀逆贼连成一片。



不然到了那时,双方合流,足可拉出三四十万大军。



到时朝廷想要镇压叛乱,剿灭西蜀,收复西川郡,可就真是遥遥无期了。



眼看着朝廷,才有了些中兴气象,自己也将因为辅左这场中兴,在青史留下盛名。



朝堂诸公们怎么可能,就这样看着那些苗人叛军,把这一切硬生生的给毁去。



不用多说。



在接到叛乱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弘道帝便下旨,令正在南海郡率军休整的武安侯白梦阳,即刻动身,赶往洞庭郡稳定局面。



至于正在修整的那五万平南大军,也不等继续修整了,而是即刻调兵北上,赶赴洞庭郡平叛。



如此做完诸多安排后,朝堂诸公以及弘道帝,才算是松了口气。



有白梦阳这位第二境的先天宗师在,足以替补洞庭郡,没了李轨后的高层战力缺失。



而后续的五万大军,也都是南征北战的精锐。去年更是攻灭了静海国,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了。



有此雄师在,配合洞庭郡地方上的府县兵,镇压下去这场五毒教的叛乱,应当问题不大。



然而这番调动才安排下去,过了没几日,在三月初一那天,西川郡巫山府就传来急报,仓蜀贼伪帝,又亲率十万贼兵,入寇关城。



如今巫山关下,已战火连绵。



巫山府守军算不算乡勇,也只有二万余,敌人五倍之众,根本无法支撑太久,请朝廷速调援兵。



可眼下朝廷,哪还有援兵可调?



三年多的战事,早就掏空了府库。大越九郡之地,除去陷贼的西川郡外,剩下八郡中有五郡都被打烂了。



剩下较好的三郡,也早就连连摊派,一些较极端的地方,那税都收到十年后了。



百姓不堪重负,已经多有逃亡。



这种情况下,朝廷哪来的钱粮组建大军,哪来的余力支援前线。



最终无奈之下。



弘道帝只得下诏,让洞庭郡地方官府豪强,自行组建乡勇民团,守卫乡梓。



而对于这些地方民兵,朝廷都给予官方承认。同时组建民兵的那些豪绅们,也都一一赐予相应官职。



原本朝廷紧守的,地方不得私募兵马的底线,在这场苗人叛乱和西蜀东征的危机下,算是彻底被打破了。



这道口子一开,洞庭郡地方上,原本就因为征募乡勇令,而渐渐有了些军阀苗头的洞庭郡地方府县,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藩镇遍地了。



但朝廷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藩镇遍地就藩镇遍地吧。



那些藩镇再怎么尾大不掉,那也是遵奉朝廷之令的。



把洞庭郡交给他们,总比交给五毒教和伪蜀这些叛逆贼寇要好。



所以下了这道“地方自募民团抗贼诏”之后,朝廷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原洞庭郡郡守,令其妥善处理地方事务,全力支持武安侯平贼。



而后,对于洞庭郡的叛乱,还有西蜀贼的东征,朝廷就放手不管了。



在没钱没兵的情况下,他们也管不了。



这一切,都交给了洞庭郡地方自决。



……



正当朝堂兖兖诸公,正为了洞庭郡越来越糟的局势,感到头痛的时候。



在洞庭郡,郡府也在为下面,越来越糟糕的局势而感到头痛。



今任的洞庭郡守,名叫卢方海。能做到一郡之首的位置,判守数千里疆土,这位卢郡守,自然不是常人出身。



其出身金陵卢氏,家族乃是京师显贵,世代传承宁国公之位,在整个大越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顶尖权贵。



卢方海便是此代的宁国公,也正是有此显赫之爵,卢家与国同休,所以他才能坐上这郡守之位。



不然换做其他人,先不说出身够不够显赫,单就是忠心问题,就不得不让朝廷担忧。



原本对于自己如今这个位置,卢方海是感到很满意了。



毕竟郡守虽然只是地方之职,但也位列二品,与朝中那各部尚书也不差分毫。洞庭郡治巴陵城,虽然繁华不及金陵城,但那也是天下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难得的是,在洞庭郡这边,卢方海就是官最大的,没人能管着他。



不像在京城那边,虽然自己也是顶级豪阀,但同级的还有许多国公,上面还有那几家王爷,顶头上还有皇上管着,半点都不自在。



所以对于来洞庭街履职,卢方海是颇为开心的。



但自从几年前开始,这种开心就越来越少了。



大越各地的叛乱战争,使得这个王朝,渐渐有了些许末代景象。



而作为与国同休的宁国公,卢方海对于这一幕,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惜他虽然也不算是纨绔子弟,多少有几分学问,但对于如今天下倾覆的局面,也依旧做不了什么。



最终只能勉力维持着洞庭郡的稳定,帮朝廷守住这最后几片宁土,也算不负自己这宁国公之名了。



可就在十几日前。



卢方海这最后的守护,也彻底成功。



郡内的擎天之柱武阳侯,竟然被伪蜀之主李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明月共举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月共举杯并收藏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