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聪明。果真半分都舍不得用用自己的脑子......”



韩长生呆愣愣的看她,“......啊?”



谢昭笑了。



她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认命般解释道:“沈戚曾说,他昔年是与平威将军于念之共同奉命追击敌寇。天下皆知,平威将军亡故后,其妻携家小、举家扶棺回了平洲老家。



凌或既说是要去平洲探望一位前辈的家人,那么想必除了于念之于将军的家人外,便再没旁的人选了。”



韩长生“啊”了一声,他若有所思的挠了挠下巴:



“对哈......于念之?听起来好像有那么几分耳熟,但是又好像十分的陌生......谁来给我讲讲,这位平威将军他是何许人物啊?”



谢昭无言的看了他一眼。



亏韩长生整日说自己是“江湖百事通”、最最精通家长里短的江湖轶事,结果居然连“平威将军”于念之都不知道。



可见他的“百事通”,也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通”。



于是,谢昭认命的叹气,简单给韩长生讲了讲于念之的生平。



说起这位已故的平威将军于念之,其实也是一位家世不凡的将门虎子。



于念之的父亲于老将军曾与老君山的前任掌门,也就是武威将军许铎是多年故友——二人更是战场之上生死相交的袍泽。



后来,于念之的父亲战死疆场,于家开始初初显露败落之势。



但是于念之却是一位难得的胸有大志的有志少年,他子承父志、世袭了父亲“平威将军”军衔后,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下一任“平威将军”。



只是,昔年于念之的父亲逝世时,他才十一岁。



于是,年幼且刚刚世袭爵位的少年于念之,受到世叔许铎之邀,前往老君山进修武艺,以慰亡父在天之灵。



少年于念之希图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悍不畏死,再度光耀门楣,挽回家族家道中落的趋势。



也正是那时,于念之在老君山遇到了与他年龄相仿的另外两名老君山弟子——少年时的冷寒烟、凌寒鸦师姐弟,三个少年男女一见如故。



于念之十一岁入老君山做客学艺,十八岁下山奔赴疆场——他一生之中最为意气风发的七年少年时光,都是在老君山上度过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于念之和“韶光锏仙”冷寒烟本是故交——甚至不止于“故交”二字。



江湖传闻,兴许这二位之间,还有几分青梅竹马之谊。



但是天地周转,因缘际会,风云莫测,前路苍茫。



这两位曾经在少年时交情匪浅的故旧,却在多年之后,于琅琊关上各握刀锋,殊死一战。



于念之在琅琊关那一役中身负重伤,返回昭歌城之后没有多久便不幸故去。



因此当时江湖之中还有传闻,于念之正是在与“韶光锏仙”冷寒烟琅琊关一战中伤了心脉,因此这才不幸英年早逝。



——更为凑巧的是,在于念之亡故不久后,“韶光锏仙”冷寒烟居然也在老君山上故去。



一位是本该前途无量的昭歌将军,一位是手握重锏师出将门的一代锏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千岁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顾九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九洲并收藏千岁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