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话。



这人便退回了文官行列中,说什么也不再当出头鸟。



只是他不知道。



要不是场合不合适,不止方才感觉到被冒犯的淮西党派官员,此刻的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都想为这位英雄竖上一个大拇指。



这么离谱的托词,居然还真的被他圆的合情合理。



人才啊。



至于实事的真相,刘平仲是不是胡党。



谁在乎。



有本事让他过来当面对质?



人都噶了,难道还能把胡惟庸从地底下挖出来再审一遍?



就连黑着一张老脸的李善长,在听到这位门生故吏的辩驳后,眼底都闪过一丝欣赏之意。



只是,谁也不知道。



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



这人心中所想的却是:恩府,学生今日已竭尽我所能了,要是再整出什么幺蛾子,他可就要识时务者为俊杰,自请逐出师门了。



眼看胡惟庸的门生旧部已然退了。



其他利益相关的官员,不管有没有身涉其中,既然被百官推举,坐上了一部之首的位置,自然要为下面人的利益发声的。



要不然谁还挺你。



吏部尚书刘崧出列规劝道:“李大人,大明立国不久,无论是移风易俗,还是治政抚民,都忌仓促行事。”



“否则,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良策,也极有可能被人从中作梗,败坏民心。”



“且不说南征筹集粮草是否一定要清丈田亩。”



“就算真的要清丈。”



“朝野上下的官吏全部都投入其中,大明十三省一百四十府,近二百州,一千多个县,需要多久才能清丈完成?”



“会不会影响耕种。”



“有没有人弄虚作假,以好充次,虚报田亩,谁来核查?”



“在朝廷没有足够的人手前。”



“贸然清丈,得不偿失。”



面对这有理有据,甚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规劝,李善长深深瞥了刘崧一眼。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也不想和刘崧对上。



这人自幼博学,天性廉洁谨慎。



兄弟三人在泰和有一栋房子,五十亩田,升官后却从来没有增加,为官期间,从来都不带家眷相随,赴北平任职时,仅带一书僮。



不管是能力,德行还是操行上,都堪称真正的百官楷模。



李善长摇了摇头。



朗声道:“刘大人所言,也不尽然。”



“若凡事都必须谋定而后动,当初立国的,就不会是大明了。”



“的确,清丈田亩需要人手。”



“但诸位别忘了,试科举秋闱在即,来年开春,又将有一大批应试举子将出任朝野。”



“如果需要,朝廷可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摆烂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摆烂候并收藏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